
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要求之一。市委、市政府對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高度重視,把它作為破解汕頭社會治理難題、補齊社會治理短板、推動特區再出發、再創汕頭新輝煌的一項重要工作,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表決通過了《中共汕頭市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決定》,我市近期又將出臺《關于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的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近日,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馬翔為記者解讀了《行動方案》制定的目的、意義、主要內容及亮點。
法治建設始終貫穿格局形成全過程
馬翔介紹說,制定《行動方案》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把我市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正義、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汕頭經驗。
《行動方案》明確了我市主要通過幾個方面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一是深化平安建設,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二是加強多元共治,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職的社會治理良好局面。三是深化法治汕頭建設,強化社會治理法治保障,近期的重點工作是深化法治建設“四級同創”,確保今年底前全市各區(縣)、各鎮(街道)和80%的村(社區)達到省級法治創建標準,并形成一批社會治理創新的“汕頭品牌”。四是抓好組織落實,確保落地見效。
《行動方案》提出,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人人參與。首先是要夯實穩定基礎,包括捍衛國家安全、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維護好公共安全等。其次是要注入生機活力,包括健全民生保障、基層治理、行業治理、人人參與等體系建設,讓全市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外,要切實提供法治保障,包括要加強立法、推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法治建設要始終貫穿于整個格局形成的全過程。要通過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督導,形成合力,確保方向明確、推進有力、取得實效。
從實際出發謀劃社會治理創新舉措
“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新時代汕頭發展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當前汕頭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和社會治理水平還不高,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治理模式仍然比較落后。這些社會治理領域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只有通過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才能解決。”馬翔對記者表示。
據介紹,我市在起草《行動方案》過程中,注重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結合“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從汕頭實際情況出發,謀劃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各項舉措。
按照市委書記方利旭在全市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班和潮陽調研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行動方案》在健全基層治理體系方面提出,要通過毫不松懈持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立規則、講規矩、樹正氣,培育法治信仰,樹立文明風尚,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在健全實有人口服務管理體系方面,結合方利旭書記帶隊赴澄海調研時提出的“加快城市化進程”要求,提出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并明確到2020年,努力實現不少于97.2萬本市人口和36.03萬外市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的工作目標。同時,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全面實施以功能區為引領的區域發展新戰略,在加強在汕外國人服務管理方面,謀劃實施積極開放的出入境政策,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自貿區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在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適用,為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汕創新創業、工作、留學等提供出入境和居留便利。
(記者王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