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建立健全濠江區疫苗安全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有效預防、積極應對疫苗安全事件,高效組織應急處置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苗安全事件危害,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參照《汕頭市疫苗安全事件應急預案(試行)》,結合我區實際,制訂印發《濠江區疫苗安全事件應急預案(試行)》(以下簡稱《預案》),包括:總則,組織體系,監測、預警、報告和評估,分級響應,風險溝通,后期處置,保障措施和預案實施等八個部分。
一、總則。包括編制目的、編制依據、適用范圍、分級標準、處置原則。《預案》所稱疫苗安全事件指發生疫苗疑似預防接種反應、群體不良事件,經組織調查后懷疑與疫苗質量有關,或者日常監督檢查和風險監測中發現的疫苗安全信息,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疫苗安全事件。《預案》將疫苗安全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4個級別,依次對應Ⅰ、Ⅱ、Ⅲ、Ⅳ級響應。
二、組織體系。包括應急指揮體系、專家組、技術支撐機構。《預案》明確了疫苗安全事件應急指揮體系組成及職責,區疫苗安全事件應急指揮部、應急指揮辦公室、現場指揮機構(工作組)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應對本行政區域疫苗安全事件。
三、監測、預警、報告和評估。包括監測、預警、報告和評估等工作及職責要求。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疫苗委托儲存配送企業應當依法落實疫苗安全主體責任。可能發生疫苗安全事件或接收到有關信息,應通過指揮部辦公室發布疫苗風險預警或指導信息,通知下一級應急部門和可能發生事件單位采取針對性防范措施。疑似疫苗安全事件發生后,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衛生健康部門要盡快掌握情況,及時向區人民政府上報突發事件信息。報告部分明確了報告程序(初報、續報、終報、核報)和時限、報告內容和方式。
四、分級響應。明確了每個級別響應啟動應對、響應結束、信息發布相關要求。Ⅰ級、Ⅱ級、Ⅲ級、Ⅳ級響應由上級政府和職能部門按程序啟動,在上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統一指揮和指導下,我區按程序應對本行政區域疫苗安全事件。
五、風險溝通。包括溝通目的、溝通原則、溝通方式。風險溝通回應社會關切,加強正面引導,避免謠言傳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遵循積極準備、及時主動、信息真實、口徑一致、注重關切的基本原則。風險溝通方式包括新聞發布會、電視訪談、書面采訪等。
六、后期處置。包括疫苗安全事件發生后的評估、工作總結和善后處理工作。疫苗安全事件應急處置結束后,疫苗安全事件應急處置結束后,指揮部要及時對事件發生的經過、采取的主要措施、處置工作情況、原因分析、主要做法進行總結,并提出改進措施。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善后處置工作,包括受害及受影響人員妥善處置、慰問、醫療救治、賠(補)償、征用物資和救援費用補償等事項。
七、保障措施。包括信息保障、人員及技術保障、物質和經費保障、應急演練和應急宣傳。《預案》要求相關部門從信息、人員技術、物質經費等方面做好應急保障,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每年要有計劃地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應急管理培訓。采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疫苗安全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和相關常識,增強公眾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保護能力。
八、預案實施。預案實施部分規定《預案》實施后,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以及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試行期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