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基平、黃春龍、陳鴻欽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推動我區僑批文化進校園,培育桑梓情懷新土壤的提案”重點提案收悉。現結合提案的意見建議答復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
區教育局牽頭成立政協五屆四次會議第2024009號重點提案辦理工作專班,專班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局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會辦單位有關負責人任成員,負責提案日常推進工作。制定辦理工作方案,開展專題調研考察,同時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加強與提案人溝通交流。
(二)工作情況及成效
1.僑批文化進校園示范點初步顯現。階段來,我區僑文化氛圍相對濃厚的濠江華附、達濠華僑中學、民生學校、赤港小學等紛紛開展僑批文化教育活動,廣大師生投身僑批文化的參觀學習、調查研究,在教育系統引起強烈的反響,為打造僑批文化進校園示范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僑批文化宣講隊初具規模。區教育系統高度重視僑文化工作,在推動華文教育、僑批文化工作中,涌現出一批熟悉僑批文化的教師,其中達濠華僑中學陳愛輝老師長期研究僑批文化,在他的指導下,張思玲同學的作品《僑批文化進校園現狀調查與途徑研究》獲第五屆“燕園杯”中學生歷史寫作活動全國三等獎、獲第37屆汕頭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陳翠嬌、蔣婉祺同學的作品《探尋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以1947—1949的僑批為切入點》,許鈺娜、朱嘉锜的作品《收集抗戰僑批 感悟家國歷史——以<僑批例話>和<抗戰家書>為例》分獲濠江區“寫史”活動一、二等獎。赤港小學楊俊妮副校長華文教育工作經驗豐富,熟悉僑批文化。濠江華附華文教育團隊僑批資源豐富,編寫的僑批文化課程深受結對學校師生的喜愛。
3.扎實開展僑批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將僑批文化引入校園,同學們對僑批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體會到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感受他們身居海外、心向家國、回饋家鄉、時刻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民族之魂。一是民生學校組織五、六年級部分學生到汕頭僑批文物館開展研學活動,同時通過圖片展覽、課堂滲透、外出研學、將燈謎藝術與僑批文化相結合等形式,做到寓教于樂。二是赤港小學結合學校運動場翻新工程,打造“紅頭船”校園文化設計,標識紅頭船所帶的精神內涵,同步將學校運動場和教學樓分隔出動、靜區域,營造氛圍,讓潮汕僑商愛國愛鄉濃厚桑梓之情深入師生心里,為“僑批”學習營造形象的實物氛圍,并在校園文化長廊打造“僑批”宣傳專欄,通過鮮明的圖案和文字介紹,讓師生一進校園即可見“僑批”相關知識內容;三是達濠華僑中學組織學生到市僑批文物館學習僑批知識,常態化開展僑批文獻研究、課題研究和田野調查工作;四是濠江華附舉辦“僑批”文化圖片展,讓師生直觀認識僑批歷史、感受文化魅力。
4.收集編寫僑批文化傳播素材。一是濠江華附華文教育團隊編寫了《僑批紙短 家國情長》為主題的課程,生動講述僑批檔案中蘊含的愛國故事、家風故事、誠信故事,宣介僑批文化蘊蓄的拼搏奮進、仁愛親和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智慧;二是達濠華僑中學師生致力于僑批文化研究和實踐工作,將研究成果編寫成通俗文本,使僑批故事更加生動、通俗,更有利于中小學生閱讀和傳播;三是赤港小學策劃編排以“潮博館里的華文課堂”為主題錄制的華文教育視頻《僑批》”,該《僑批》視頻作品由赤港小學師生演繹,通過直觀的畫面和簡練的敘述,生動地展現了潮汕地區的歷史背景與紅色故事,增強了僑批文化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開展“僑批文化進校園”圖片巡回展活動。爭取會辦單位及僑批文化學者的支持,計劃10月份在濠江華附、金中南濱學校、達濠華僑中學、民生學校、赤港小學、河東文華學校、錢塘小學等中小學舉行僑批校園巡回展,加深中小學生對僑文化的了解,培養他們愛國愛鄉的意識和勤奮學習、報效祖國的決心。
(二)開展僑批文化講座,宣傳僑批文化精神。定期邀請僑批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到各中小學開展專題講座,分享僑批文化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體會。同時在教育系統內培育僑文化、僑批兼職教師,組建僑批文化進校園宣講隊,引導教師和學生開展僑批文化的研究性學習,更好的推動中學生開展僑批文化研究,形成區域輻射作用。通過普及性的宣講、專題講座等,滲透思政教育,拓展僑批文化進校園的途徑與價值。
(三)學科融合,課堂滲透。僑批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文物價值,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與班會課、思政課、歷史課、語文課等學科融合密切,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選擇部分僑文化氛圍較為濃厚的學校,常態化開展學科融合工作,通過課堂滲透,培育學生學科素養,涵養家國情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