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朵浪花濺起的瞬間,時光落下了影子,一葉新綠舒展開來,春風留下了痕跡,人間四季,流年換轉,每一個時間的節點,無不承載著暖意人心的美好寄愿。一輪元宵月,以清輝朗照山河,以圓滿撫慰人心,我們享受這份美好,也樂于還原這個節日的美麗面貌。聽春潮助推海浪翻涌,趁著人間桃紅柳綠,節日的序幕已漸漸拉開……
月圓,以鄉音共春水歡歌
無論身在何處,抬頭那一輪明月,總能讓目光里蓄滿深情,尋常街巷中飄出的那一縷鄉音,總是繞不開兒時的夢。燈月下的美,不僅僅是中國詩畫里的意象,更藏著天倫共享時的幸福畫面。燈與月的影子搖曳成溢彩流光的一線江天,風吹起的旋律,恰似媽媽當年在耳畔輕輕哼唱的歌謠。又是一年元宵月圓,執燈游走過的地方,是否還是記憶中的模樣?
當思緒仍在夢與現實中穿梭,舞臺上已然響起唯美的音符,一群提著紅燈籠的小女孩,在美女老師的帶領下,用稚嫩的聲音唱起了潮語歌《月燈謠》,如童謠一般的歌詞,如月光輕盈流淌的旋律,這一刻,美得如夢如幻,深情,已無需多言,歌聲便是最好的詮釋。潮語歌曲作為珠浦二小的特色課程之一,先天帶著潮文化的基因,相信,每一個聽到這純美歌聲的人,心中盛載的鄉情,也同今夕月滿。因為這份圓滿,更相信生于潮汕是命運的恩賜,每一縷潮音,都是愛與鄉情的凝結,而被這美麗的潮文化所滋養的孩子,也必然帶著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從容于未來的人生。記住今宵明月,且同春水歡唱,愿燈月交輝,照亮每個孩子前行的路。
燈圓,以火紅燃赤子深情
元宵,這個充滿傳統人文色彩的節日,每一份美好,都已系上中國情結。適當的儀式感能讓記憶更深地把眼前的美好珍藏。喜慶的燈籠、紅紅的剪紙和中國結,無疑是節日氣氛最直觀的裝點。此次活動,一早就組織了學生進行燈籠、剪紙和中國結的手工制作,同時以書畫和手抄報的形式,將這個城市里的文明印跡描繪出來,讓學生們以自己的眼光發現身邊的真善美、并以巧手再現這些美與感動的畫面。這些由學生們制作的創意手工作品和優秀的手操報作品也在活動現場進行展覽,并且在場有美術老師對學生進行手工制作的輔導,師生現場互動制作,不僅讓人欣賞到精美的成品,也可分享制作過程與實操心得。正是這些帶著儀式感的展示,讓人從一件件精巧的手工藝品中領略中華智慧與國民無窮的創造力。看燈籠高掛,紅紅火火的主色調圓了我們對節日寄予的美好祝愿,也點燃了對家國未來的信心,相信我們眼前這些孩子們,將以滿懷熱忱,成為明日中國夢新的締造者!
家圓,以潮味入人間煙火
民以食為天,縱然我們心中有再多不平凡的夢,總是繞不開一日三餐,恰恰是那一縷人間煙火味,是我們行走于人生路上的堅實依托,飲食傳遞出的文化精神,都是最真實的情感感召。每逢佳節,最實在的祝福莫過于寄望一家和美團圓,我們潮汕人總是善于將各種吉祥的寓意融入到各類食物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粿”,潮汕人家里“粿”的制作過程,精致而繁瑣,無論從顏色到花紋,都可窺見對幸福生活的期許。而元宵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湯圓所包含的團圓、圓滿的寓意更是顯而易見的。這一次的主題活動,我們更是將文明家庭教育與勞動教育搬到了校園中。活動邀請了部分學生家長及志愿者共同參與潮汕粿品和湯圓的制作,現場以圓桌的形式展現制作過程,模擬了一家人團圓圍坐的喜樂場景,且一桌一個制作主題,熱鬧而溫馨的畫面正是家校融洽互動和幸福潮人生活的縮影。
今年的元宵節活動,每個項目既各自獨立,又彼此依存,活動現場將各個項目集中安排在我校綜合樓的多功能室展開,以潮語歌《月燈謠》的表演開啟活動主題,將手工制作、粿品和湯圓制作等以圓桌在舞臺下分別擺開,在歌聲里展現傳統風物之美。
中華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度,而潮汕作為神州土地上的一方文化熱土,無論對中華文化或是潮文化的傳承都從未間斷過,這個元宵節,我們讓民俗活動走進校園,是對傳統文化的賡續,也是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禮敬傳統文化,以人文關懷為祖國的青少年營造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讓文化自信成為每個孩子的“標配”,相信,攜盛世春風,必將文明的種子播灑到每個孩子心中。
此次活動由中共汕頭市委宣傳部、汕頭市文明辦、汕頭市教育局主辦,由濠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中共汕頭市濠江區委宣傳部、濠江區文明辦、濠江區教育局、濠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協辦,汕頭市濠江區珠浦第二小學承辦。雖一年一度元宵節,而在傳承中華文明、傳播家鄉文化的道路上,我們從未曾停步,我們愿攜手各界同仁,以這次活動為經驗借鑒,懷揣一顆紅心,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前行的力量,為教育的繁榮發展、為家國夢的踐行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