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為積極響應濠江區(qū) “濠心晴” 心理健康教育 特色主題系列活動,汕頭市礐石中學深入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樣且富有成效的工作,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心理氛圍。
4月10日,學校特邀汕頭大學精神衛(wèi)生中心的陳柏欣老師,為學生帶來了一場以 “做情緒的主人” 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講座。講座伊始,陳老師從情緒的基本概念入手,詳細闡述了情緒的構成要素,包括生理反應、心理體驗和行為表現(xiàn),讓同學們對情緒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認識。講座過程中,陳老師還設置了生動有趣的表情猜謎互動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使大家能更直觀地感受不同情緒的外在表現(xiàn)。
在講座的核心部分,陳老師著重介紹了情緒 ABC 理論。他指出,誘發(fā)事件(A)并非直接導致情緒和行為結果(C)的原因,個體針對事件產(chǎn)生的信念和想法(B)才是關鍵因素。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這一理論,陳老師列舉了 “半瓶水”“考試成績退步” 等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引導同學們思考不同的想法是如何引發(fā)不同情緒的。此外,劉奶奶因兒子們的生意受天氣影響而憂慮的案例,更是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改變認知對情緒調節(jié)的重要性。
為了讓同學們切實掌握情緒管理的方法,陳老師分享了情緒管理的“4A”法制,即覺察(Awareness)、接納(Acceptance)、了解(Acknowledge)和行動(Act)。在如何調整情緒方面,陳老師介紹了多種實用的方法,如注意力轉移法,鼓勵同學們在情緒不佳時通過轉移注意力來沖淡不良情緒;合理宣泄法,教導同學們不要壓抑情緒,要適度釋放不良情緒;改變認知法,引導同學們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問題;尋求幫助法,鼓勵同學們在遇到心理困擾時,及時向身邊的人或專業(yè)人士尋求支持。
此次系列活動的開展,在校園內引起了熱烈反響。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參與活動,他們對情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學會了如何識別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掌握了許多應對負面情緒的有效方法。
下來,學校將持續(xù)推進 “濠心晴” 相關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助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