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濠江地域,秦時由南海郡揭陽縣統轄。漢新莽時期,改揭陽縣為南海亭,濠江地域屬南海亭。晉初屬南康郡,再屬東官郡,東晉隆安元年(397年)在古揭陽立義安郡,始置縣于海之北,稱潮陽縣,濠江地域位處潮陽縣奉恩鄉東南部。隋朝初期廢義安郡,在原義安郡地(揭陽)設置義安縣,屬循州;隋開皇十一年(591年)設置潮州,濠江地域隨潮陽屬潮州。唐永徽元年(650年)撤潮陽縣并入海陽縣,后復置潮陽縣,濠江地域又隸屬于潮陽。宋元豐元年,濠江地域分屬潮陽縣的招收都、砂浦都。明朝潮陽縣廢奉恩等四鄉之稱,更14團為16都,濠江地域屬招收都、砂浦都。清康熙年間,朝廷實行斥地政策,近海鄉村并入內地,招收都、砂浦都所有鄉村都被遷斥,至清末年濠江地域仍屬潮陽縣轄下的招收都、砂浦都。民國初年,濠江地域先后屬潮陽縣第四區、第三區。民國10年(1921年)礐石劃歸汕頭市政廳管轄。1949年10月潮陽解放,達濠成立區政府,區署設濠城內。1950年11月,達濠區改為潮陽縣第三區。1952年8月,河浦從第三區(達濠區)劃出,置第十一區,1956年12月撤區并鄉,達濠區改設置達濠鎮,第十一區改設置河浦鄉、錢塘鄉及珠園鄉。1957年河浦鄉和錢塘鄉合并為河浦鄉。1958年9月,達濠鎮與珠園鄉、河浦鄉合并成立紅旗人民公社,隸屬汕頭市郊區。1959年5月,紅旗公社析為達漁公社和達農公社。1961年3月,達漁公社、達農兩公社復屬潮陽縣。同年5月,兩公社合并后改設達濠人民公社和河浦人民公社。1974年12月,達濠人民公社又歸汕頭市郊管轄。1980年7月撤公社改稱汕頭市郊區達濠鎮。1983年1月,達濠鎮所轄廣澳、埭頭、東湖、溪頭、大蔚、三寮、河渡以及青籃、葛洲管理區、蠔社部分土地、鹽田和蠔埕劃歸汕頭經濟特區廣澳片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1984年1月撤達濠鎮,設置汕頭市達濠區(縣級),為市直轄區,原汕頭市安平區礐石街道并入達濠區,達濠區下轄石、青籃、達濠、馬滘4個區公所及街道辦事處。區政府駐所借原達濠鎮政府舊址,第二年區政府遷至象山南麓(達濠府前路)。與達濠置區同時,河浦人民公社改設河浦區公所,仍屬潮陽縣。1987年2月河浦區公所改設河浦鎮,仍屬潮陽。1987年3月,達濠區改設為達濠、馬滘、礐石3個街道和廣澳、珠園2個鄉。其后,珠園鄉改設為珠園街道;廣澳鄉改設為廣澳管理局,隸屬汕頭經濟特區。1991年11月,汕頭經濟特區擴大范圍,包括達濠區(馬滘除外)在內的3個中心城區納入特區范圍,廣澳、埭頭、東湖、溪頭、大蔚、三寮、河渡劃歸達濠區廣澳街道辦事處。1994年4月,撤潮陽市河浦鎮,設置汕頭市河浦區(縣級),轄三河、玉新、濱海3個街道。2002年1月,達濠區原礐石街道與珠園街道撤并為礐石街道。2003年1月,隨著全市行政區域撤并,達濠區、河浦區合并設置為汕頭市濠江區,為市轄區。2004年2月,三河街道更名為河浦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