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局了解到,按照上級相關部署,我市組織開展《汕頭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前瞻謀劃2035年汕頭城市發展的空間戰略藍圖,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目前規劃已形成草案,為廣泛凝聚社會智慧,進一步提高規劃科學性、實施性,目前規劃草案正在公示,征求社會各界和市民群眾民眾意見建議。
規劃范圍為汕頭市行政轄區范圍,陸域面積2204平方公里,管轄海域面積4424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度230公里,市域常住人口550 萬人。
《草案》明確汕頭發展定位,圍繞“加快汕頭經濟特區發展,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要求,努力把汕頭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實現汕頭美好發展愿景,建設:“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
《草案》提出發展近期目標,到2025年,具有較強競爭實力和吸納集聚輻射功能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基本形成,經濟實力、發展質量、城市功能明顯提升。
▌建設美麗空間新格局
《草案》提出,要建設美麗空間新格局。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維育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保障濃厚鄉愁的農業空間,打造集聚效能的城鎮空間,筑造綠色活力的海洋空間。
《草案》描繪了汕頭未來生態空間格局,提到筑牢“一帶三廊四屏一島”的生態空間格局。要銜接汕潮揭都市圈“四橫四縱”的區域生態格局,形成以山體為屏,以水系為脈,以良田為斑的“一帶三廊四屏一島”、陸域-流域-海域協同治理的生態空間格局。維育自然資源集中分布的生態源地,構建聯通陸海、串聯山水、貫通城區、功能復合的生態廊道網絡,加強生態廊道內自然資源的保護利用,有效提高城市生態環境品質。
未來城鎮空間如何發展?《草案》提出,要落實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推動國土空間開發進一步向海、沿江擴展,構建“一心一軸兩帶四組團”的城鎮空間格局。
其中, 一心即打造更高能級功能的中心城區,將中心城區作為粵東區域城市綜合服務職能的重要載體,規劃打造汕頭都市功能核心區,培育粵東區域性高能級中心。
兩帶即支撐汕頭空間拓展的發展、提升帶。構建汕頭沿海發展帶,落實現代化沿海經濟帶建設,加快沿海城市向海布局。構建汕頭城鎮提升帶,加快汕頭傳統城鎮與產業轉型提質。
一軸即促進高端要素集聚城市發展中軸。以內海灣為中心,依托中心城區優勢資源基礎,整合一灣兩岸地區打造汕潮揭中央活力區,建設總部、科創、文創等高端功能集聚的汕頭灣區創新平臺,營造高效緊湊、復合活力、精致高品質的潮汕文化客廳與全球魅力海灣。
四組團即承接中心城區發展動能,通過南北兩翼統領外圍區縣一體化發展。澄海組團與中心城區一體化發展,依托國道324、金鴻公路和中陽大道南北向圈層式拓展都市服務與產業功能;潮陽組團承接中心城區發展要素,做大做強潮陽城區;潮南組團依托城鎮提升帶,引領潮南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南澳組團依托生態資源優勢,高水平建設國際生態旅游島。
《草案》規劃形成“中心城區―外圍城區―重點鎮―一般鎮”的城鎮等級結構,提出城鎮空間功能互補、特色分明的差異化發展策略,促進城鄉融合協調發展,構建和諧共生的城鄉關系。
▌聚焦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
《草案》提出,聚焦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建設高水平區域開放門戶,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展現特區活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區域服務高地,彰顯最具僑鄉詩意的景觀魅力,完善國土空間支撐體系。
在交通建設方面,《草案》提出,打造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構建高效便捷的區域鐵路通道,加密高快速路網,推動交通設施高效銜接。其中提到,加快推進汕汕高鐵建設,規劃漳汕高鐵,遠期預留汕頭至龍川高鐵線位;布局“二主三輔”5座鐵路客運站,實現各區乘客30分鐘內可達高鐵樞紐。近期加快推進粵東城際鐵路汕頭站至潮汕機場段、粵東城際鐵路東環段建設;規劃新增汕普城際;遠期預留潮南站至潮汕機場城際線位,實現汕潮揭都市圈半小時生活圈。
還提到,規劃新增7條、擴建2條高速公路。規劃期末全市高速公路里程約350公里,高速公路網密度達到15.9公里/百平方公里,超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規劃新增13條快速路、提升15條道路為快速路。規劃期末全市快速路里程約654公里,快速路網密度達到1.5公里/平方公里,實現全市域15分鐘上高速。
▌全域打造中心集聚、軸帶布局的產業空間結構
在現代化產業體現構建方面,《草案》提到,全域打造中心集聚、軸帶布局的產業空間結構。
一環,即中心城區新興產業集聚環。圍繞中心城區,依托疏港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外環快速路、濱砂路形成的高快速路“內環線”,直接連通華僑試驗區、國家高新區、汕頭綜合保稅區三大國家級平臺,打造與城鎮發展定位相匹配、二三產融合發展、配套功能完善、環境景觀宜人的都市型新興產業集聚環。
兩帶,即沿海產業發展帶、傳統產業提升帶。沿海現代產業發展帶南北貫穿潮南隴田至澄海鹽鴻,連接惠來、饒平,打造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高端精細化工、海洋生物、海上風電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傳統產業提升帶依托國道324走廊,重點推動紡織服裝、工藝玩具、化工塑料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四極即國家高新區、汕頭綜合保稅區、華僑試驗區、六合大型園區。以華僑試驗區為核心,依托汕頭高鐵站樞紐導入區域高端發展資源,發揮粵東硅谷的發展極作用,以國家高新區為主引擎,汕頭綜合保稅區、六合大型園區協同廣澳港區等周邊地區,打造汕頭現代化產業發展核心增長極。
《草案》還提出,構建“3+8+10”重點產業平臺與園區體系,保障“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空間落地實施,引導產業用地向產業空間集聚,統籌劃定約160平方公里工業控制線,位于重點平臺與園區內的工業控制線比例達65%。劃定重點工業空間區塊線180平方公里。
▌高標準建設區域四大高地
如何高標準建設區域教育、醫療、文化、商貿四大高地?《草案》提到,2035年,規劃高等教育用地589公頃,中職教育用地290公頃,構建“3+3” 高校集聚區。形成中以科技創新合作區高教園區、華僑試驗區高教園區、東湖職教園區和蓮花山特色高校集聚區、大南山特色高校集聚區、潮陽職業教育中心。
2035年,規劃區級以上醫療衛生用地約328公頃,全市人均醫療衛生用地面積達到0.8㎡/人,實現千人床位7.5張,區縣三甲醫院、中醫醫院全覆蓋,形成“1高4主6副”的城市公共醫療中心。形成澄城醫療中心、練江醫療中心、棉城醫療中心、南澳醫養中心和東里醫療副中心、六合醫療副中心、谷饒醫療副中心、西臚醫療副中心、兩英醫療副中心、隴田醫療副中心。
公示時間
▼
2022年4月8日-5月8日,為期30天。
有效反饋期限至2022年5月8日24:00(郵寄信件以信件郵戳時間、電子郵件以郵件送達時間為準)。
公示方式
▼
1.汕頭市自然資源局網站:https://www.shantou.gov.cn/zrzyj/
2.微信公眾號:汕頭自然資源
公眾意見收集途徑
▼
1.電子郵箱:stzrzy_kjghk@126.com
2.傳真:0754-88787931
3.郵寄地址:汕頭市長平路101號,汕頭市自然資源局201室國土空間規劃科(收),郵政編碼:515041
所有反饋意見的信封封面或電子郵件標題請注明“汕頭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意見建議”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