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8日,37歲的廣東游客吳秋鐘在海南萬寧為救溺水遇險的一家三口不幸犧牲。事發(fā)后,家人第一時間從各地趕往萬寧處理善后工作。8月10日,吳秋鐘被海南省萬寧市政府確認為“見義勇為群體”并給予獎勵。
8月11日,南方+記者來到吳秋鐘的老家——汕頭市濠江區(qū)廣澳街道溪頭社區(qū),向其親朋好友、同學(xué)師長了解吳秋鐘的生平。
從親人口中,一個“孝順、熱心、有擔(dān)當(dāng)”的形象,在回憶里越來越立體、清晰。
“人緣很好,到處都有朋友”
吳秋鐘的老家,聚集了眾多各地趕來的家屬。大家眼中泛淚,安慰悲慟中的吳秋鐘的母親。吳秋鐘的父母剛從廣西坐了十幾個小時顛簸大巴,風(fēng)塵仆仆趕回老家,準備為孩子料理后事。
從大家介紹中記者獲悉,吳秋鐘在濠江讀完高中后只身前往廣西打拼。桂林、憑祥、南寧都留下過他工作生活的足跡。
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目前育有一兒一女。在憑祥工作穩(wěn)定后,吳秋鐘便把父母都接到一起生活。近幾年,他在南寧買房,經(jīng)常憑祥、南寧兩地跑。
據(jù)吳父回憶,8日當(dāng)天,吳秋鐘帶著即將上初中的兒子和侄子去旅游,兒媳帶著小女兒在外地出差。“2點多我們還在通電話,我跟他們說一切要多加注意。他說吃完飯就走,沒想到是真的走了。”吳娘琴說。
4點多他接到孫子第一通電話說,“二叔(吳秋鐘)正在急救”;第二通電話則說“醫(yī)生、警察都來了”;第三通電話傳來噩耗:“人送去太平間了”。
“正當(dāng)年的年紀,說不難過都是假的。”吳娘琴哽咽地說。在父親眼中,吳秋鐘從小就十分懂事。“他小的時候在桂林打工,吃了三年的飯盒,說很不好吃,但只是悄悄跟他母親抱怨,從不跟我說。”
“別人一個月賺300元,老板看他機靈,給他700元。”孩子的一切,吳娘琴在一遍又一遍的回憶中記得更加清楚。
吳父拿著老照片回憶。 南方+ 余丹 拍攝
他叨念著,兒子的人緣很好,到處都有朋友。
在侄子吳澤宜眼中,二叔吳秋鐘是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人。他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湖南自駕游時,高速路上有車輛加速匯入,險些相撞。二叔不但沒有發(fā)怒或抱怨,反而冷靜地提醒對方:“開車注意安全啊,一家老小都在車上呢!”事后還耐心和車上的孩子們分析路況,叮囑以后學(xué)了開車要更小心。
吳澤宜告訴南方+記者,最后一次和二叔見面時,二叔還給他買了高三的資料書,督促他好好學(xué)習(xí)。“二叔真的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吳澤宜紅了眼眶。
堂弟吳宏添也從福建趕回老家,最后一次與堂哥吳秋鐘見面,是在今年3月自己的結(jié)婚酒席上。吳宏添說,堂哥非常孝順、樂于助人,非常照顧弟弟妹妹。家族里有什么事情,堂哥也總是第一個出頭的人,“無論親人朋友,該出錢出力,他總是沖在最前面,也不跟大家計較。”
在家族微信群里,吳秋鐘最后的消息,停留在7月給家人的一連串點贊符號。再往上,是他提醒家族的老人們要關(guān)注養(yǎng)老資訊等信息。
“他平時做好事,都很低調(diào)”
吳秋鐘。
吳秋鐘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跡很快傳到了老家溪頭社區(qū)。溪頭禧倫小學(xué)教師陳麗嬌看著手機里彈出新聞?wù)掌哪抗夂芸炀投ǜ裨跔奚吣樕夏穷w熟悉的痣上。
“是秋鐘!”她一眼就認出了這位闊別二十多年的學(xué)生。
陳麗嬌是吳秋鐘的小學(xué)四年級的班主任,在她的記憶里,教室總晃動著吳秋鐘的身影。周五大掃除鈴,他總是第一個沖向衛(wèi)生角;見到年紀小、個子矮的同學(xué)提重物,他會主動上前幫忙;值日生未能完成任務(wù),他會默默頂上;同學(xué)間發(fā)生爭執(zhí),他會出面勸架;有同學(xué)忘記做作業(yè),成績不錯的他會主動提醒、輔導(dǎo)。
吳秋鐘曾就讀的小學(xué)。 南方+ 余丹 拍攝
“他是‘勤德兼?zhèn)洹暮脤W(xué)生。”陳麗嬌回憶道,“看到有人遇到困難,他一定不會袖手旁觀。”
現(xiàn)場,吳秋鐘一位初高中同學(xué)黃光正陷入了深深的惋惜。
“實在太可惜了!”黃光正回憶,吳秋鐘每逢節(jié)假日會回老家,同學(xué)們就會聚一聚,最后一次見面是今年清明節(jié)。
對黃光正來說,走出家鄉(xiāng)、見聞更廣的吳秋鐘,是他的“良師益友”,他總是不遺余力地為老友提供建議:“他會幫我提意見,在這邊可以做點什么,或者怎么做會更好。”
在同學(xué)的描述中,吳秋鐘“很愿意幫助人”“性格樂觀”,平時相處總是“說說笑笑”。這份鄉(xiāng)情,并非停留在言語。當(dāng)?shù)弥硪晃怀踔型瑢W(xué)的孩子身患重病時,吳秋鐘默默捐了款。“這個事可能沒多少人知道,”黃光正說,“他平時做好事,都很低調(diào)。”
“最后的托舉,用生命守護生命”
“您的兒子,是我們的驕傲。”8月11日上午11時20分,帶著汕頭市委、市政府的親切慰問,汕頭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和濠江區(qū)有關(guān)部門一行抵達因救人犧牲的英雄吳秋鐘家中,對其親屬進行慰問,并送上慰問金。
溪頭社區(qū)的風(fēng)還帶著潮濕咸味。老宅內(nèi),吳秋鐘的母親倒在親屬懷中,一聲聲悲鳴刺痛著每個人。慰問組一行緊緊握住吳秋鐘父母的雙手,表達沉痛哀悼和崇高敬意。
慰問組一行詳細了解英雄家屬的生活、工作、學(xué)習(xí)等情況, 南方+ 余丹 拍攝
慰問組一行詳細了解吳秋鐘家屬的生活、工作、學(xué)習(xí)等情況,希望英雄家里老人身體健康,孩子學(xué)習(xí)進步,并表示相關(guān)部門一定會落實吳秋鐘家屬的優(yōu)撫保障政策,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
這棟建造了30多年的老宅,在今年才剛剛粉刷了新墻壁。“很多年沒回老家了,按照我們傳統(tǒng)的習(xí)俗,人去世之后要回老家舉行儀式,然后才能入土為安。”吳娘琴說,吳秋鐘的遺體將于下午從海南萬寧運回汕頭濠江。
——見人難處就伸手、見人有險就沖前,“俠義”二字寫在吳秋鐘37年的人生里,也刻進了親朋好友的記憶中。他的無畏壯舉,為后續(xù)救援爭取了寶貴時間,點燃了生的希望。他最后的托舉,是用生命守護生命。他的善行義舉,彰顯了偉大人性和崇高精神,值得全社會的尊重和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