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遠鎮街村社是醫療服務網絡的末梢,也是醫療服務供給的薄弱環節。南方+汕頭醫療頻道從汕頭市濠江區衛生健康部門了解到,當地基層衛生機構推出家庭醫生醫保“代購結算”、上門入戶為村居群眾送醫送藥等做法,破解基層衛生“最后一公里”難題,把專業的醫療服務送到行動不便的村民家門口。
“土辦法”解決就醫“麻煩事”
“老人家一時聯系不上,我們找了很久,才把新一期的藥物和上月退還的27塊錢送到她手里!”談起最近一次家庭醫生團隊到鳳崗村的經歷,濠江區馬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執業中醫師鄭永進印象深刻。當天,有長期高血壓、糖尿病的72歲林阿姨沒有如約前來領取藥物,醫生們打電話也聯系不上,只能到村里走街串巷,最終才把藥物和醫保“退款”交還到林阿姨手里。
馬滘街道地處濠江西南岸、南瀕南海,7個社區近3萬群眾的健康守護,正是由馬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該中心根據社區精準劃分了7個居委網格,每月固定1—2天在各居委會的老人活動中心設立臨時服務點,家庭醫生團隊帶醫送藥,把“移動診室”開到居民“家門口”。
3支家庭醫生團隊各司其職守好轄區居民們的健康,鄭永進正是T1團隊的隊長。他提到的醫保“退款”又是怎樣一回事呢?
家庭醫生“代購結算”藥物,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在家里也能直接享受醫保報銷 受訪者 供圖
原來,移動醫保在當地尚未普及,面對南山、鳳崗等偏遠村居群眾購藥不便的痛點,他們摸索出一套“代購結算”的“土辦法”:醫生提前登記村民用藥需求,帶著藥箱下鄉發放;為方便群眾,他們先墊付藥費,返回中心完成醫保報銷后,下次下鄉時再與村民“多退少補”。為了符合嚴格的藥品監管要求,團隊每次還需細心回收藥盒帶回掃碼登記,工作量陡增。
鄭永進坦言,對于高齡老人而言,村民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五公里以上的路程確實太遠了,這個“土辦法”流程確實繁瑣,“但能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值!”目前,這套充滿人情味的服務模式已覆蓋街道40余名特殊困難群眾。
馬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陳秉龍介紹,他們以“定期巡診+醫保代購結算”的方式,穩穩托舉起轄區近千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老年群眾的健康。目前,該街道重點人群簽約建檔率達到75%。
風雨無阻進村入戶服務
在玉新街道,“家庭醫生下鄉日”已成為村民心中精準的健康時鐘。“周六日無休,哪怕刮風下雨,我們也要按排期下去,村民的藥不能斷檔!”玉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陳子深介紹,剛開始也曾靈活調整下鄉日期,但看到村民們數著日子盼著醫生的到來,他們篤定了要“雷打不動”按時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玉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落在創明路、河中路兩條大路交會處,早在數年前,在敏銳意識到繁忙的交通為轄區老人就醫造成不便后,陳子深便篤定要主動送醫到群眾身邊:6名醫護人員,背起便攜式B超機和心電圖儀,帶上藥物,風雨無阻。如今,他們的服務日歷精確到轄區6個居委會的固定日期,每月一輪,穩穩地守住轄區2000多名老人的健康。
村民們數著日子盼著醫生的定期到來 受訪者 供圖
年逾七旬的退休教師楊伯因腿疾已十年難以出門,是玉新團隊的重點服務對象。“每個月他們都來,量血糖、看腳腫,上回我心臟不舒服住院回來,跟陳醫生提了需要的藥,他們中心藥房就真的采購配備了,省了我大麻煩!”楊伯感激地說道。
更貼心的是,他們在為老人做完中醫藥健康指導后,還向他們贈送一張“中醫康復理療免費體驗券”,村民可憑此到中心體驗針灸、艾灸等服務。“我們中心門診實行醫護人員輪值,周末也不打烊,確保慢性病患者隨時能續上藥。”陳子深介紹,扎實的下鄉服務帶來了實效,玉新街道重點人群的家庭醫生簽約率高達92.15%,2025年上半年,這支團隊共下鄉設點開展服務46場,其中慢性病隨訪36場,老年人體檢服務10場,下鄉累計服務人次超兩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