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廣東省衛健委官網消息:今年2月,全省報告3起較大級別食物中毒事件,累計報告病例174例。其中,揭陽市2人因河豚中毒而死亡。
《通報》全文:
2021年2月(2月1日零時至2月28日24時),全省21個地市除新冠肺炎疫情外報告3起一般及以上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均為較大級別食物中毒事件,累計報告病例174例,死亡2例。其中2起為揭陽市報告的河豚中毒事件,累計發病2人,死亡2人;1起為廣州市報告的食源性疾病聚集事件,發病172人。
區食安辦、區市場監管部門重申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
全區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餐飲服務單位等
所有場所禁止經營、加工、食用河豚魚
濠江區食安辦提醒:為避免食用河豚魚中毒,廣大消費者切記不購買、不自行捕撈和食用野生河豚魚,不購買、不食用未經國家審批的企業加工的河豚整魚。同時,留心食物中毒表征,一旦出現惡心、腹痛、腹瀉、發熱等不適反應,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盡快就近就醫并保留可疑食物;如發現違法違規經營食品行為,請及時撥打投訴舉報電話“12345”或“12315”。
河豚究竟有多毒?
河豚毒素總結起來有三大特點:
毒性大、毒性穩定
在河豚魚體內分布復雜
毒性大:河豚身上的毒素,毒性比氰化鈉強1000倍,0.5毫克就足以致人死亡。中毒過程急速而劇烈,潛伏期只有10分鐘至3小時,發病后4~6小時內就可能死亡,最快是1.5小時。
毒性穩定:不管你是鹽腌還是煎、炒、烹、炸,火燒、炭烤,就算使出看家本領,把十八般武藝全拿出來,這河豚毒素依舊非常穩定,結構難以破壞。
毒性在河豚魚體內分布復雜:河豚毒素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在河豚魚體內分布復雜,在不同的河豚體內毒素的分布也不同。河豚魚有120多個品種,有不少品種外表長的差不多,但內在的毒性分布卻是天差地別。有的河豚魚,全身上下,連皮帶肉全都有毒,沒有任何一個部分可以食用。
注意!織紋螺體內也有河豚毒素
專家表示,河豚毒素不只存在于河豚體內,其他海洋生物中也可能含有這種毒素,比如云斑櫛蝦虎魚、織紋螺等。尤其是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白螺、割香螺、小黃螺等,在某些地區特別是東南沿海常有食用,中毒事件也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