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濠江區2023年十件民生實事項目
一、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一是推進區疾控中心易地重建項目,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應對重大疫情和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二是推進區人民醫院舊住院樓及門診樓改造工程,進一步提升綜合醫療救治能力,新增配置負壓救護車、ICU、呼吸機等醫療設備,提升區人民醫院醫療救治能力。三是關愛女性健康安全,為適齡婦女提供乳腺癌、宮頸癌篩查,提高婦女“兩癌”早診早治率;為孕婦提供地中海貧血、唐氏綜合征、嚴重致死致殘結構畸形的產前篩查;為具有汕頭市濠江區學籍、2022年9月起新進入初中一年級、未接種過HPV疫苗且未滿14周歲的女生接種國產雙價HPV疫苗。
二、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100名0-6周歲殘疾兒童提供搶救性康復訓練服務,降低殘疾影響程度,減輕殘疾家庭的經濟、精神負擔,為殘疾兒童將來入學、就業、融入社會創造條件。
三、推動教育擴容提質
一是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600個以上,鞏固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5%。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測評,護航中小學生健康成長。二是遴選第二批課后服務優質示范校,引導學校積極開發設置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助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推動校內課后服務質量“由點到面”全域提升,2023年預計惠及全區近3萬參與校內課后服務中小學生。
四、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一是改造和完善一批老舊小區水、電、路、氣、光纖等基礎設施和市政配套設施,通過“微更新”,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生活品質,2023年計劃完成342棟住宅樓改造,改造住宅建筑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超過4400戶。二是推動各運營商(移動、電信、聯通)加快建設進度,爭取新增建設200座5G基站,盡快實現全區5G信號全覆蓋。三是繼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加快三聯工業區垃圾轉運(壓縮)站建設,提高環衛保潔質量,保障城鄉人居環境衛生品質。四是對400公里以上市政排水管道進行洗井、洗管及實施“污澇同治”,并開展管道缺陷修復及錯混接點改造,妥善解決部分內澇點問題。
五、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加大食品抽檢力度,食品抽檢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率達到100%。完成藥品監督抽檢不少于20批次,藥品抽檢不合格藥品核查處置率達到100%。
六、強化交通設施建設
一是完成汕頭南站站前廣場建設,協調推動汕汕鐵路(濠江段)主線建設,助推汕汕鐵路開通至汕頭南站。二是推進南山灣產業園區區間路(中心路―經四路)、南站大道(光纜路―中信大道)、埭頭社區沙尾及南園片區斷頭路、南濱南路(北八路―濠洲路)等道路建設,不斷提高群眾通行效率。三是新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32個,并配套供電設備,便利新能源汽車充電出行。四是優化交通信號燈設置,提高通行效率。
七、落實住房民生保障
新增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00套,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需求。多渠道籌集公租房100套以上,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
八、兜牢底線民生保障
一是城鄉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分別從每月653元、300元提高到676元、311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二是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從每人每月188元、252元提高到195元、261元。三是集中供養孤兒從每人每月1949元提高到2017元,散居孤兒(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從每人每月1313元提高到1359元。四是為全區約30戶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城鄉低保對象范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地面防滑處理、衛生間扶手、配備床邊護欄、防走失裝置、用電線路隱患改造等33項居家適老化改造。五是借助數字化信息平臺,建設民政對象動態監測綜合信息服務平臺APP(民情地圖),實行分級網格化管理,根據每戶困難家庭的實際情況,建立幫扶走訪工作機制,做到分戶施策,建立“一戶一檔”,確保各項民生保障政策落到實處。
九、強化就業服務保障
一是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對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和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施每月一次跟蹤服務。二是增強就業服務,2023年實現全區新增就業2800人以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200人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0人以上。三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持續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培養技能人才,實現到2023年底完成“粵菜師傅”培訓40人次,“廣東技工”培訓50人次,“南粵家政”培訓500人次。
十、加強小型水庫安全維護
提高水庫防御洪水能力,完成4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生產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