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時間,在團濠江區委的組織動員下,濠江區各地通過“校地通”平臺發布涉地方特色農業、鄉村振興、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等領域的活動,來自各大高校的青年大學生紛紛投身“百千萬工程”。截至目前,廣東各高校青年大學生突擊隊達成結對項目47個。
◎聚焦非遺傳承潮汕文化◎
來自廣東汕頭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青年學子,打造一條“非”同一般的墻繪畫廊。墻繪內容取材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英歌,以丙烯彩繪的形式,通過動態捕捉葛陳英歌隊伍里不同人物的舞動姿態,細致展示傳統服飾的圖案紋樣,生動呈現葛陳英歌隊激情雄壯的舞姿和鮮明獨特的視覺魅力。
一幅幅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的英歌墻繪,既具傳統韻味,又不失現代美感,讓人感受到來自潮汕大地綿延數百年古老非遺的深厚文化底蘊。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織‘普'無華學生實踐團”則開展以“助力百千萬 建設新馬滘”為主題的墻繪活動,為社區增添一抹亮麗的文化色彩,墻繪取材于馬滘周邊環境,如曬鹽、樹林、高山、農民、田野等元素,以鄉村為畫卷,以丙烯畫筆為材料,一筆一畫,勾勒出了新馬滘的鄉村風貌。
深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粿韻傳承實踐團”開展了“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暑假”活動,以非遺傳承為主題,為小學生們開了一場“粿”然有趣的非遺技藝宣講,通過聲情并茂的講解方式,向學生們介紹了粿的起源、種類以及制作方法等,科普潮汕粿的歷史淵源和美好寓意,并強調粿文化的重要性和傳承意義,進一步推動傳統文化與文明實踐的深度融合。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農思路團”開展“文化古跡風景盤活”項目,在玉新街道當前部分特色文化遺產現狀評估的基礎上提出文化古跡開發與社區建設融合發展的新途徑,選取玉石社區黃氏宗祠建筑群、得月園、月眉池、玉廣亭、南輝石寨、地龍頂、榆榕園、崎峰山等社區主要文化古跡場所以及觀摩榆榕園石刻等重要文人墨寶作品,深入了解玉石社區創村歷史與特殊傳說。
◎深入鄉村助力“百千萬工程”◎
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崗背益母草”突擊隊通過實地考察崗背益母草基地及采訪當地居民,了解崗背益母草種植、食用方式、食用價值以及特色之處,制定符合當地特色的直播電商教學方案與教學安排,利用新媒體農文旅融合的營銷宣傳模式,進一步擴大崗背益母草宣傳力度和促進當地農業產業升級和發展。
廣東汕頭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通過制作調查問卷、宣傳海報、推廣視頻等多種方式對東湖菊花進行推廣,借助社交媒體的力量,提高東湖菊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通過直播帶貨助農的方式,提高東湖菊花產品的銷量,為鄉村經濟振興以及東湖村僑鄉文化的傳播與傳承注入新興力量。
大學生通過直播帶貨助農,提高東湖菊花產品銷量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織‘普'無華學生實踐團”開展“綠美入戶宣傳”活動,向當地居民發放環保宣傳海報,介紹綠色環保理念,傳播綠色生活方式,鼓勵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共同為創建綠色美麗家園貢獻力量。
廣東汕頭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稻香助學隊”奔赴廣澳村開展國家資助宣傳活動,向基層村干部深入解讀國家資助政策的具體細則,力求國家的惠民政策能精準幫助到每一個有需要的群體。
廣東財經大學“鮀城普法實踐團”以“以法為盾 護航青春”為主題,圍繞校園欺凌和家庭暴力的應對和防范兩方面開展宣講,以生動有趣的方式,結合鮮活案例,深入淺出地向青少年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和自我保護策略,讓法律條文成為守護成長的有力武器。
大學生向濠江青少年普法宣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