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汕頭市第九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我區的“達濠米塑技藝”1個傳統美術項目和“八記雙拼粽子制作技藝”“達濠墨斗丸制作技藝”2個傳統技藝項目入選,市級非遺項目由15個增至18個。
達濠米塑技藝
達濠米塑技藝與北方的面塑藝術一脈相承,技藝包含雕塑、繪畫、民俗、造型等多種藝術成分。其制作過程是采用大米粉、糯米粉和面粉、糖為原料,蒸制成年糕狀,用手工揉、捏、壓、戳、滾、碾、切、剪等手法,捏制成各種瓜果、山珍海味、飛禽走獸、戲劇人物的塑胚,晾干后用植物色素或水粉顏料進行彩繪,掛干上油、配剪紙或其他飾品裝飾等。
達濠米塑技藝由達濠“老和和”粿店創始人黃崇鎮,于清光緒年間始創,傳承至今已有五代人120多年。年過70的黃仁川是達濠米塑制作技藝第三代傳人,從事米塑技藝已50多年。其手工制作的米塑技藝精湛、形象逼真、人物神韻獨具,深受顧客喜愛。
八記雙拼粽子制作技藝
與中華粽子文化一脈相承的“八記雙拼粽子制作技藝”,經丁建偉家族四代人140多年的相襲,在環境氣候宜人的汕頭市濠江區落地生根。“八記雙拼粽子”以咸甜兼具、肥而不膩、風味獨特,形狀小巧別致而聞名。其用料精選優質的糯米、豬肉、蛋黃、桔餅 、香菇、蝦米、蓮子、豆沙等,依古法比例搭配。其制作技藝由“加工烹制食材”“制作咸甜雙味餡料”“包制粽子”“蒸煮粽子”“速凍包裝”五道工序構成。粽子在現代規?;a過程,除蒸煮、速凍、包裝環節外,其余仍保留傳統原生態的手工制作。該技藝顯現出鮮明的地方性、古法烹制特色、活態傳承性特征。
達濠墨斗丸制作技藝
達濠墨斗丸,作為汕頭市濠江區獨有的美食特產,與達濠魚丸一同聞名遐邇。這一獨特的制作技藝由汕頭市蒂蒂香食品有限公司林氏家族祖先首創,歷經百余年的持續改良與傳承,已在潮汕沿海城鄉廣泛傳播。墨斗丸制作過程獨具特色,將新鮮墨斗魚去除頭部和內臟背骨,取胴體魚肉切碎,以鐵棍錘打成肉糜,加入蛋清、鹽水和淀粉揉打,再適量添加馬蹄、白豬肉丁和少許紅辣椒,手工捏制成丸,猛火煮熟后降溫晾涼存放,食用時再次煮熟。鮮甜香脆的墨斗丸是潮菜海鮮湯類中的上品,其古老的手工技藝至今機器難以完全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