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huán)境
【地質(zhì)】 濠江區(qū)域地處廣東省東部沿海。在大地構(gòu)造上,位于東亞新華夏系第二復式隆起帶的東南側(cè)與南嶺東西向構(gòu)造帶南部東段之交接地段。
地層 汕頭市的地層主要有三疊統(tǒng)上段、下侏羅統(tǒng)、上侏羅統(tǒng)及第四系地層。濠江區(qū)域?qū)俚谒南档貙樱练e物類型繁多,在沉積物中蘊藏有鋯英石、砂鈦、砂金、泥炭土、陶瓷土及天然氣等礦產(chǎn)。
3種沉降物瀉湖相沉積分布在達濠、河浦沿海。沉積物顏色較暗,成分復雜,含大量的海相或半咸水生物貝殼等。瀉湖原是古海灣的一部分,后因砂堤或砂洲發(fā)育而封閉海灣,再受人工改造,海水排出變成良田或鹽田。區(qū)域海水鹽度大,是主要的產(chǎn)鹽區(qū),有青洲、河渡、青籃、馬滘、華里、錢塘、華新等鹽田。
海相沉積分布在達濠、河浦沿海海岸帶的沉積物,在地貌上統(tǒng)稱海積平原、砂堤、砂嘴、砂洲、陸連島及海漫灘。普遍含有海相生物貝殼層,沉物礦產(chǎn)有鋯英石、鈦鐵礦、貝殼等。可分為:海積平原沉積物 沉積物為灰黃色、灰色黏土、砂質(zhì)黏土及黃色不等粒砂。達濠西北面的海積平原,高程為8.7,沉積物厚4.2米,以中粗砂為主,夾有兩層泥炭土,下層泥炭土中有半咸水種化石硅藻。珠浦和河浦的“過溪洋”等地均屬海積平原沉積物。海岸沙岸或沙堤沉積物 達濠島上的石山、虎空山和馬耳角3座低丘,通過3條西北—東西走向沙堤連成一起,三島合一,組成達濠島,為晚更新世沉積物。現(xiàn)代海相沉積物 黃色砂、淤泥及礫石組成的沙灘、礫石灘或泥灘,主要分布在河浦的龍虎灘等潮間帶內(nèi)。
風成砂丘沉積物分布在河浦和達濠島的東湖、廣澳等地。沉積物主要以灰白色、淺黃色黏沙、細沙和中粗沙不等沙粒。石英含量較高,其他雜質(zhì)較少,結(jié)構(gòu)松散,厚度不等。
巖漿巖濠江區(qū)域出露的巖漿巖基本上是侵入巖,屬燕山晚期巖漿侵入巖。這時期各次花崗侵入巖,侵入上侏羅統(tǒng)火山巖系,該期有5次巖漿侵入活動,巖性絕大部分屬于酸性、酸性中花崗巖、二長花崗巖等。河浦屬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巖,主要巖性為中粒花崗巖、石英正長巖,巖體侵入于燕山晚期一、二次侵入巖,呈中小型的巖株狀產(chǎn)出,受北東向構(gòu)造線控制,組成丘陵和低山。達濠屬燕山晚期第五次(最后一次)侵入巖,主要是細粒花崗巖、花崗斑巖、石英斑巖等酸性侵入巖,均呈小巖株、巖墻等零星分布。巖體呈北北東向排列,形成達濠巖體。大瞭望山的石英斑巖呈巖墻狀產(chǎn)出, 石山、香爐山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巖性比較堅硬,構(gòu)成島丘,如達濠島、鹿嶼等。
斷裂構(gòu)造 濠江區(qū)域新華夏系構(gòu)造較發(fā)育,東西向構(gòu)造時隱時現(xiàn),斷續(xù)展露。達濠斷裂為榕江斷裂的東段,西起興寧羅崗,經(jīng)豐順、揭陽進入潮陽西坪一帶,向東經(jīng)河浦、達濠港進入南海,總長達150公里以上,斷裂走向北西320°左右,傾向北東,傾角70°— 80°,系逆時針扭動的張性斷裂。為第四系的練江平原沉積層蓋至達濠港、龜頭海兩個海灣近東西方向延伸至達濠北側(cè)與達濠東西向斷裂相連在一起,形成石山—大瞭望山低丘陵。
地貌 按其構(gòu)造形態(tài)分為低山丘陵和丘陵。屬蓮花山脈鐵山支脈,即俗稱小北山。小北山起于普寧境內(nèi)的鐵山,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到潮陽棉城后,受河浦海拔278.4米的掠鳥尾山斷裂切割,分為兩支,一支向南延伸到海門山,一支向東經(jīng)濠江海峽,形成石山─達濠大瞭望山。除掠鳥尾山屬于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外,余均為低丘臺崗,較知名海拔100米以上的在達濠區(qū)域有香爐山(海拔196米)、大瞭望山(海拔181米)、象山、獅山、升旗山、酒甕山、廣澳大山;在河浦區(qū)域有疊石山(海拔155米)、滴丟山(海拔180米)、斧頭山、崎崗山、狗眠山、寶峰山、洪厝山、龍蝦山、尖山等。海拔100米以下的臺崗不勝枚舉。
平原 在海拔10米以下,主要由海沙堆積而成,沙層略向海岸傾斜,土質(zhì)為松散的流動或半流動砂土,稱之海積平原。在達濠區(qū)域有達濠—廣澳的海積和風積的沙丘平原;在河浦區(qū)域有面東向海,呈北東─南西走向的龍虎灘一帶海積沙壩。此外,濠江兩岸沉積區(qū)建成田,開墾為養(yǎng)蝦基地等。
島嶼 是陸地的丘陵、山地的余脈延伸入海中。濠江區(qū)域除達濠島為汕頭市第二大島外,還有無人定居小島嶼40多個,主要有:龜山島,在濠江南段江面,海拔36米,面積0.028平方公里;東嶼,在濠江東側(cè),海拔25.2米,面積0.024平方公里;西嶼,在濠江西側(cè),海拔27.3米,面積0.047平方公里;進士頭角,在廣澳村西南面與河渡村東北面之間,海拔29.2米,面積0.006平方公里;表角,又名好望角,在達濠島東南端,海拔50米,清光緒六年(1880年)始設燈塔,是海防要地;馬耳角,在廣澳村東南面,是112.8米高地向南延伸的突出部,是海防要地;草嶼,又名青嶼,在廣澳村東北面,海拔22米,面積0.038平方公里;德洲島,又名鹿嶼,在汕頭市東南8公里處,海拔59米,面積0.132平方公里,清光緒六年始建發(fā)光塔,后改設為白、紅色長明航標燈,扼汕頭港咽喉。此外,還有三嶼、雞心嶼、車棕嶼、尖石嶼、娘嶼、赤礁嶼、鐵砧嶼、內(nèi)烏礁嶼、外烏礁嶼、深礁嶼、蕉礁嶼、耐礁嶼、鐵砧屎嶼等。
【氣候】 濠江區(qū)域?qū)倌蟻啛釒ШQ笮约撅L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常青,多風易旱。
氣溫 年平均氣溫21.5℃,年際變化為20.9℃—22.1℃,變幅1.2℃。常年最冷月在1月或2月,年平均溫13.9℃;最熱月在7月或8月,年平均溫28.1℃。春暖早,冬寒遲。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2.6℃。
日照 年平均日照總時數(shù)2128小時,7—10月是一年中日照時數(shù)最多的時段,全年月平均日照時數(shù)最多在7月,為261.5小時;2—4月是一年中日照時數(shù)最少的時段,全年月平均日照時數(shù)最少在2月,為100.2小時。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1593毫米,歷年4—9月汛期降水量平均1228.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低山丘陵年平均降水量1701毫米。歷年平均降水量日數(shù)129天。2016年全區(qū)降雨量為2015mm,比正常年份偏多2成左右。
風 濠江區(qū)域風向隨季節(jié)轉(zhuǎn)變明顯。歷年1-4月、10-12月盛行東北季風,6-8月盛行西南季風,5月及9月為東北風與西南風過渡季節(jié)。年平均出現(xiàn)6級以上大風4次,歷年各月平均風速在2.9—3.7米/秒之間。
雷暴 年平均雷暴日數(shù)在60天以下,4-9月的雷暴日數(shù)占全年的90%以上,6-7月雷暴日數(shù)最多,常年雷暴初日在3月上、中旬,終日在10月中、下旬。
霧歷年霧日7-24天,常年3月的霧日最多,8月霧最少。
【潮汐】 濠江區(qū)有史以來沒有設立江河水文站及各種輔助站、專用站,觀測濠江水位、流量、泥沙,只能參考媽嶼、廣澳港區(qū)等附近海域觀測站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濠江由于雨量時空分布不均,水位、流量、泥沙等水文特征的年內(nèi)和年際變化較大,沿海潮汐受風暴影響也有較大變化。
濠江區(qū)附近海域的潮汐現(xiàn)象,屬不規(guī)則半日潮、每天先后出現(xiàn)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相鄰兩次高潮或低潮的潮位不等,漲落潮時也不等。在一月之內(nèi),每日潮位基本隨地球與月球、太陽所處相對位置的變動而變。在正常情況下,陰歷每月朔望后的初三、十八為漲落最大的大潮期,俗稱“初三流,十八水”。初九、二十三上下弦時為漲落最小的小潮期。一年中各月份的高低潮位也有差別,最高潮位一般出現(xiàn)在9、10、11月(陰歷八、九、十月),最低潮位在6、7月。因此,沿海人民稱九月初三的大潮為“潮父”,十月初四的大潮為“潮母”。
沿海潮汐高低和漲落潮時除受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作用外,有時還受海面風力、風向的影響。
潮 汛 時 間 表
濠江平均高潮位1.46米,查測到的歷史最高潮位3.51米,最低潮位-0.4米。平均海平面1.03米,平均潮差0.78米,最大潮差2.37米。現(xiàn)提供下表作為參考。
高低潮特征值一覽表
單位:米
月份 | 和平(1960至1970) | 海門(1955至1970) | 媽嶼(1955至1970) | |||
東經(jīng)116°23′,北緯23°16′ | 東經(jīng)116°37′,北緯23°12′ | 東經(jīng)116°45′,北緯23°20′ | ||||
高潮 | 低潮 | 高潮 | 低潮 | 高潮 | 低潮 | |
1 | 13.50 | 12.77 | 13.40 | 13.71 | 2.20 | 1.18 |
2 | 13.48 | 12.70 | 13.37 | 12.70 | 2.17 | 1.18 |
3 | 13.42 | 12.72 | 13.31 | 12.66 | 2.12 | 1.14 |
4 | 13.40 | 12.71 | 13.28 | 12.61 | 2.20 | 1.09 |
5 | 13.43 | 12.76 | 13.34 | 12.65 | 2.10 | 1.12 |
6 | 13.51 | 12.89 | 13.37 | 12.64 | 2.11 | 1.13 |
7 | 13.43 | 12.76 | 13.32 | 12.60 | 2.07 | 1.06 |
8 | 13.49 | 12.81 | 13.37 | 12.65 | 2.14 | 1.14 |
9 | 13.65 | 12.94 | 13.53 | 12.83 | 2.32 | 1.32 |
10 | 13.68 | 12.98 | 13.58 | 12.89 | 2.39 | 1.41 |
11 | 13.53 | 12.84 | 13.54 | 12.86 | 2.33 | 1.35 |
12 | 13.46 | 12.77 | 13.49 | 12.77 | 2.26 | 1.24 |
年平均 | 13.50 | 12.80 | 13.41 | 12.71 | 2.20 | 1.20 |
累年特征值 | 13.82 | 12.44 | 13.94 | 12.48 | 2.50 | 0.92 |
【水系】
濠江西北起磊口大橋側(cè),東南至河渡門嘴,全長15.5公里,是一條沒有源頭的河涌,西北接汕頭內(nèi)海灣,東南通南海。
濠江流域面積136平方公里,主要有五南溝、北切排洪溝、西坑排洪溝、青洲排溝、河渡排溝。
1、水位
濠江古稱河渡溪,系海灣潮汐通道,屬潮感區(qū)。以本區(qū)域深度為基準面,其潮位特征值為:最高潮位3.85米,最低潮位-0.26米,平均高潮位1.68米,平均低潮位0.83米,平均海平面1.25米,最大潮差2.43米,最小潮差0.86米。
2、徑流
濠江兩頭通海,只有在潮汐初漲以及初退時才能形成徑流。現(xiàn)場實測海流是調(diào)查海區(qū)海水的綜合性流動,它包括潮流和非潮流(通常稱為余流)兩種成分。據(jù)達濠漁港測站有關(guān)資料顯示,實測海流流速值的大小,隨著潮汐的漲落而變化,漲潮流比平均落潮流小,最大流速出現(xiàn)在低潮位附近,轉(zhuǎn)流時刻多發(fā)生在平潮時,上下層基本同時轉(zhuǎn),表現(xiàn)為明顯的駐波性質(zhì)。各層海流主要表現(xiàn)為往復流。表層、底層最大流速均出現(xiàn)在落潮期,流速、流向分別為:74.5cm/s、175.3°;65.5cm/s、175.7°。
3、泥沙
因流域內(nèi)的森林覆蓋率較低和部分山地水土流失嚴重,每逢暴雨,地表徑流攜帶大量的泥沙進入濠江河道,有的沉積于河床,有的隨流而下直至河口輸入大海。濠江是一條匯潮水道,匯潮在濠江上游珠浦附近,而且落潮指向W或SW向,使得上游來沙出江口后向西方向運移、擴散,而達濠島東岸的底沙,由于受到最南端岬角阻截,很少能接近濠江企望灣出海口。
【水庫塘堰】 至2016年,濠江區(qū)有小型水庫25宗,其中小㈠型5宗,小㈡型20宗,小山塘31宗,總庫容1376萬立方米,全區(qū)主要排灌渠干渠121條,全長137.9公里,全區(qū)有效灌溉面積僅1.5萬畝。
濠江區(qū)中小型水庫基本情況表
所屬街道 | 工程名稱 | 所屬單位 | 集雨面積(km2) | 總庫容 (萬立方米) | 興利庫容 (萬立方米) |
達濠街道 (8宗) | 坑內(nèi) | 西墩 | 0.25 | 16.00 | 13.00 |
井仔內(nèi) | 西墩 | 0.40 | 10.30 | 7.60 | |
嶺腳 | 青林 | 0.58 | 21.00 | 13.67 | |
鱷魚 | 青林 | 0.23 | 10.10 | 7.75 | |
橫坑 | 達埠 | 0.60 | 24.00 | 15.70 | |
坑底 | 葛洲 | 0.61 | 43.00 | 32.00 | |
內(nèi)坑 | 葛洲 | 1.00 | 42.00 | 28.48 | |
白庵藍 | 葛洲(北山灣) | 0.59 | 12.00 | 9.10 | |
礐石街道 (8宗) | 西坑 | 珠浦(區(qū)屬) | 1.10 | 117.00 | 79.04 |
水望底 | 珠浦 | 1.1 | 100.30 | 83.40 | |
東坑 | 珠浦 | 0.86 | 56.00 | 37.00 | |
雞肝坑 | 珠浦 | 0.40 | 35.00 | 30.90 | |
東南坑 | 磊口 | 0.31 | 18.00 | 13.70 | |
后落 | 棉花 | 0.56 | 20.00 | 13.00 | |
尖石坑 | 紅光、紅旗 | 0.33 | 10.10 | 6.55 | |
大門坑 | 澳頭 | 0.25 | 19.30 | 14.10 | |
廣澳街道 (4宗) | 長坑 | 埭頭 | 0.35 | 25.00 | 19.48 |
徑內(nèi) | 東湖 | 0.87 | 25.00 | 16.10 | |
后彼尾 | 東湖 | 0.30 | 21.00 | 16.30 | |
上彼溝 | 廣澳 | 0.32 | 15.00 | 8.00 | |
河浦街道 (3宗) | 石音坑 | 河北(區(qū)屬) | 3.3 | 237.00 | 220.00 |
鐵鳥坑 | 河東(區(qū)屬) | 2.23 | 286.00 | 262.00 | |
大腳蝦 | 河南(區(qū)屬) | 1.43 | 133.00 | 124.50 | |
玉新街道 (2宗) | 陳厝坑 | 燎原 | 0.60 | 54.00 | 44.00 |
水雞嶺 | 燈塔 | 0.34 | 11.00 | 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