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松坤故居,位于汕頭市濠江區玉新街道浮山社區竹腳巷大埕祖厝,東經116°39′43″,北緯23°16′18″。
藍松坤(1894-1928),浮山村(今玉新街道黎明社區)人。原是河浦川走汕頭運載砂石(建筑用料)木船工,1924年參加汕頭嶺東工會。192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爾后在大南山革命根據地受訓并被黨組織任命為中共潮陽三區(達濠)區委負責人,發動和領導河西廿三鄉(今馬滘、河浦、玉新、濱海街道一帶)農運,秘密組織農民自衛軍。藍松坤領導鄉民開展革命,在耀祖祠、三世祖祠多次組織召開農民自衛軍會議,在戲仔石召開中共地下黨小組秘密會議。1927年,秘密組織的農軍隊伍發展到100多人。這支隊伍晝伏夜出,用土槍土炮出不其意襲擊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民團。為策應“八一”南昌起義軍進入潮汕,藍松坤率領河西農軍參加攻打縣城。是年秋,三區和二區(海門)的農軍秘密聯合,活動于海門外四鄉和河西廿三鄉一帶,在反屠殺的戰斗中,擊斃圍剿的國民黨軍警幾十人,繳獲長短槍幾十支。冬,在抗租抗稅斗爭中,國民黨軍警抓去10名戰友,藍松坤帶領5名精悍農軍智襲達濠警察所,成功營救被捕戰友,且繳獲一些槍支。
1928年6月17日,國民黨軍隊派12名便衣到浮山村(今玉新街道黎明社區)偵查,藍松坤縱敵進村,指揮農軍打死國民黨便衣9名,繳獲短槍10支。國民黨因此懸紅通緝藍松坤。是年冬,國民黨軍隊再次組織對浮山村進行圍剿。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為隱蔽保存革命力量,黨組織指示,農民自衛軍暫停活動,分散撤退,部分轉入地下工作,部分上大南山參加游擊隊。此時,藍松坤妻子正懷孕晚期,經組織同意,夫妻倆秘密轉移到下底村(今華里社區)松坤岳父母家隱蔽待產,等妻子臨盆分娩后上大南山。叛徒陳周(河浦人,鄉人稱其“大頭周”)探明藍松坤行蹤,于12月11日早晨,伙同陳炳欽、陳恰耳竄進下底村藍松坤的岳父丁開勇家,以猝不及防之勢槍殺松坤及妻子和交通員呂炳光(今潮陽區海門鎮湖邊居委人),造成“三尸四命”慘案。藍松坤三歲多的兒子也未能幸存,被陳周殺害于浮山家中。新中國成立后,廣東省人民政府為藍松坤家懸掛“光榮烈屬”牌匾,并被潮陽縣人民政府編入革命烈士英名錄。
藍松坤烈士在大埕祖厝內有兩處故居,分別為12平方米、18平方米,現均有人居住。故居為1928年燒毀后重建,后再經修葺。故居院內另有藍容南、藍氣贊(藍欺棕)等烈士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