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琛故居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達濠街道達濠社區陳厝池橫巷8號,東經116°43′19″,北緯23°16′59″。
徐琛(1904-1927),廣東潮陽縣達濠人。出生于貧苦魚販家庭。1925年3月在汕頭市第一小學(現金平區大華路第一小學)任教期間,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負責團支部活動,從事青年運動。9月底,廣東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他負責起草各團體歡迎東征軍入汕頭的傳單和宣言,編輯揭露陳炯明叛軍殘害民眾的《賊軍禍潮記》。11月中旬,當選為共青團汕頭地委候補委員。12月,中共潮梅特委成立,他轉為中共黨員,仍在共青團組織工作。1926年初任青年工人經濟斗爭委員會書記。六七月間,參加汕頭國民外交后援會工作,發動群眾支持省港大罷工。10月,北伐軍東路軍從潮州、汕頭出發,向福建挺進,中共汕頭地委組織一支由黨、團員組成的政治宣傳隊和3000多人的工農運輸隊,隨軍作戰,他參與政治宣傳隊的領導工作。12月東路軍進占福州,他以東路軍政治部黨務科長的身份,出任福建省民眾運動委員會主席,并參加中共福州地委的領導工作。徐琛利用東路軍入榕的大好形勢,大力加強福州黨組織的建設,迅速吸收150余名黨員,組織職工小學支部、店員支部等16個黨支部;在閩東、閩北、閩中開展建黨活動;并通過改組國民黨福州市黨部,掌握市黨部中的領導權。福州工運、農運、青運、婦運蓬勃發展。1927年3月,隨著國共分裂日益明顯,福州地區國民黨勢力猖獗。徐琛發動群眾,先后成立裝木工會、鞋底工會、鉛箱店員工會、制絲工會和人力車工會,抵制黃色工會。3月中旬,革命形勢驟變,徐琛臨危受命,任中共福州地委書記。3月底,國共合作面臨破裂,徐琛主持召開地委會議,研究應變措施,為保存革命力量,決定對已公開身份的地委成員和中共黨員迅速撤離福州。4月3日,國民黨右派在福州召開“擁蔣護黨”大會,出動軍警大肆搜捕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公開發動政變。他與擔任中共福州地委婦女部長的妻子余哲貞(1907-1927,澄海縣蓮上鎮人)于4月4日離開福州準備回潮汕,幾經周折于4月12日才抵達廈門,但不幸翌日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押解福州監獄,在獄中他們夫妻堅貞不屈。6月2日,徐琛與余哲貞同時被國民黨殺害于福州西門雞角弄刑場,就義時年僅23歲。1988年,國家民政部發給徐琛“革命烈士證明書”。
徐琛故居,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始建于民國初,后有修繕,保存一般,現有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