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文 號: | ||
發布機構: | 濠江區地方志辦公室 | 生成日期: | 2024-11-22 |
主題分類: | 主題詞: |
濠江區水資源由地表水、地下水兩部分組成。其中,達濠島因江(小海峽)而與對岸隔開,不存在過境水資源。
地表水資源 由于年降水量充沛,故年地表水資源量較豐富,常年平均值為1.14億立方米。但全區的地表水資源利用率不高,除山丘腹地通過興建蓄水工程調節利用外,達濠島的地表水資源基本沒有利用,大氣降雨均通過溝渠歸集濠江流入南海。區域內可開發水資源為2500萬立方米(不包括地下水資源),現已利用1500萬立方米,全部用于農田灌溉。
河浦片以濠江為界,區域為扇形狀海灣,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丘陵地帶,面積約20平方千米,中部為坡地梯田,面積約15平方千米,東至東南為沖積平原,面積32.5平方千米。
地表徑流量受地形、土壤、植被諸因素的影響,與降水量一致,由西—中—東—南遞減。
域內江河水系主要有濠江,西北起磊口,接汕頭內海灣,向東南蜿蜒至河渡口,通南海,為河道型海峽,全長15.5千米,江面寬100至300米,水深1至5米,流域面積137平方千米。北岸為達濠島,南岸為河浦片區。水咸,既不可飲用,也不能作灌溉用水。濠江水域地處咸淡水交匯地帶,水質肥沃,浮游生物豐富,生產魚蝦,灘涂普遍發展蠔、蚶、薄殼等海水養殖;江中海水適宜制鹽。主要支流有五南溝、大坪排洪溝、北切排洪溝、西坑排洪溝、水望底排洪溝、青洲排溝、下五排洪溝、河渡排溝。五南溝,古稱招收水,發源于東山徑門嶺,東流至上頭轉東北合陳厝坑,經鳳崗入濠江,流程15千米,流域面積27.5平方千米。北切排洪溝,發源于東山東麓大腳蝦嶺,東北流至河浦匯石音坑、鐵鳥坑各支流,于水流娘處注入濠江,全長6.5千米,流域面積30平方千米。各支流上游均已建成水庫,控制流域面積8.46平方千米。
地下水資源 據地質部門考證,潮汕平原曾經歷二次較大海侵,海水的入侵使承壓含水層呈咸,咸淡水交替分布出現上淡下咸、上咸下淡及上下均咸中間淡等含水結構,河口地段則均為不能飲用的咸水區。達濠島南部的沿海地帶屬咸水區,其它大部分地域淺層地下水在長期的水文地質作用下,經循環交替而被淡化,一般礦化度都低于0.5克/升,可以利用。20世紀80年代末,在達濠—埭頭巖墻邊緣地帶,發現較大面積的礦泉水區。民生集團總公司在礦泉水區的獅山礦泉水井內汲取了礦泉水。河浦片區處沿海地帶,受海潮影響,水質含咸不能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