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文 號: | ||
發布機構: | 濠江區地方志辦公室 | 生成日期: | 2024-11-22 |
主題分類: | 主題詞: |
濠江區是粵東著名僑鄉之一。濠江人僑居海外歷史悠久。據記載,明代濠江區域的招收都、沙埔都就有人到泰國、新加坡定居。清康熙后期,清政府解除“海禁”后,一批達濠人由達濠港乘坐大帆船到香港轉乘紅頭船“過番”到暹羅(泰國)、安南(越南)等國家,此后到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改革開放之后,均有濠江人延續著出國出境。至2023年,濠江區域旅居海外華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約11萬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各國和中國香港地區,泰國、越南和中國香港地區最為集中,占70%左右。20世紀70年代,成批達濠籍、河浦籍華僑從東南亞移居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家。區內7個街道都有旅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青籃、赤港、達濠、澳頭、葛洲、東湖、珠浦、鳳崗等社區是重點僑鄉,其中截至2023年12月31日,澳頭旅外同胞5000多人,東湖旅外同胞13000人,超過社區常住人口數。
濠江籍僑居海外就業范圍較為廣泛,工、農、商、學、政均有從業人員。歷史上,昔年的僑胞在僑居地謀生較為艱難,沒有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只能從事苦力或小本經營,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刻苦的意志,一些人發跡起家,興辦種養業、工商業、文化和社會福利事業等,逐步提升社會地位。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東南亞等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濠江籍華僑和同胞從事經濟活動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包括工業、金融、信貸、房地產、商業貿易等,社會就業方面有律師、醫療、科學技術等。有的還在政界供職,尤其是新生代,很多沒有繼承祖業而轉向政界,追求更高的政治、社會地位。濠江籍旅外鄉親在多個領域都有建樹,為居住國和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作出貢獻。有不少人士在多地相關社團擔任首長,獲得政府授予榮銜。在中國香港地區有蔡章閣(已故)、葉慶忠(已故)、李業廣、黃士心、姚中立、鄭錦鐘、邱傳淦、楊育城、黃進達、鄭泳舜等10名濠江籍同胞榮獲“太平紳士”稱號。
濠江旅外鄉親素有愛國愛鄉、熱心公益、奉獻社會的傳統美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特別是華僑政策的落實,激發濠江籍旅外華僑及港澳臺同胞愛國愛鄉熱情、積極到濠江投資辦廠,踴躍捐資捐物支持家鄉建設和社會福利事業。1979至2023年,濠江旅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支持家鄉興教育才等社會福利事業,累計捐資超20億元。
濠江區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同眾多潮籍僑胞參與成立新加坡潮陽會館、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泰國潮陽同鄉會、泰國潮州會館、香港潮陽同鄉會、香港潮商互助社、香港汕頭商會、香港潮僑塑膠廠商會、澳門潮州同鄉會、澳門汕頭商會、香港汕頭社團總會等社團,并參與有關活動。歷來有不少濠江籍鄉親在社團中擔任要職。1979年,澳頭旅港同胞在香港注冊成立旅港澳頭同胞同鄉會。2011年9月,旅港東湖同鄉會在香港成立。2018年8月9日,香港汕頭濠江同鄉總會在香港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