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浦酥糖(原稱砂浦酥糖),即花生酥糖,是潮汕傳統餅食糖點之一。其歷史悠久,由砂浦村(今汕頭市濠江區珠浦社區)村民黃誠齋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首創,流傳至今,因此得名。
沙浦酥糖以花生仁、白沙糖及豬朥(肥豬肉)加少許蔥花精制而成,選料及制作十分精細講究。首先,要篩選顆粒飽滿的當年優質花生,經去殼、剔壞果后,上鍋鼎與海沙一起加熱翻炒至赤色。篩去海沙,將花生脫模、分瓣、除胚芽。其次,把白糖熬至表面冒出大氣泡成糖漿后,按配比放入白方豬油、新鮮蔥花熬煮。將處理好的熟花生仁倒入后,立即離火,用鐵鏟、木刮合力不停的翻轉,使花生和糖漿融為一體。再次,在砧板鋪上一層紅糖,把攪好的花生糖趁熱倒在上面,用木質滾筒迅速搟平壓實。最后,用刀將其縱橫切成大小相近的矩形,待酥糖完全冷卻,藏于陶缸內數天,讓其自然脆化,并退其燥熱火氣。
憑借色澤金黃、鮮艷宜人、入口松脆、香甜爽快的良好品質,沙浦酥糖廣受潮汕人民及港澳、東南亞潮人僑胞所喜愛,長期銷往潮汕各地和海外地區。品茗功夫茶,配以香甜酥脆的沙浦酥糖,細細咀嚼,花生的香與糖塊的甜在口中碰撞,香而悠長、甜而不膩,回味無窮,念念不忘。
沙浦酥糖的制作(陳智生攝)
沙浦酥糖(濠江區文化館供圖)
珠浦村村貌(楊毓添攝)
(供稿:濠江區地方志辦公室、濠江區文化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