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違章建筑、“馬路市場”、黑臭水溝等頑癥讓汕頭“很受傷”。2016年以來,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東風,汕頭下“猛藥”治亂象,嚴抓強管,一抓到底,治出了城市的美麗蛻變。
如今,拆除違建拉通了“斷頭路”
“馬路市場”變為高大上的現代化市場
城鄉的水溝、河溪水清岸綠
人民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美麗家園
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放大招”拆違治亂惠民生
昨天下午,在新瑞平市場,記者看到,這里寬敞明亮,人來人往,各個檔口明碼標價、干凈衛生,經營者笑臉相迎,張羅著給顧客過秤、找錢。“創文之前,這里的老市場又臟又舊,周圍占道經營嚴重,現在都大變樣了,新建的市場內干凈整潔,各類食材區域分明,想買什么一目了然,還能像逛超市一樣穿得漂漂亮亮的,讓人放心又舒心。”在新瑞平市場買菜的市民郭女士由衷感嘆創文帶來的喜人變化。
創文工作開展以來,金平區對長期存在的23個馬路市場和99處重難點開展“拆除違建,還路于民”專項整治。徹底啃下了違章搭建長達數十年的瑞平市場、海平市場、龍眼夜市等硬骨頭。隨后,實施“一場一策”,積極引導市場開辦單位投入資金或引入社會資本,穩步推進市場改造升級工作,一批管理好、服務優的農貿市場相繼靚麗亮相、開門迎客。
治頑疾要用鐵腕。創文以來,“拆除違建,還公共資源于民”專項整治行動在全市鋪開,共拆除違章建筑物約135.4萬處。同時,各地各部門嚴格對標開展創建工作,對市場及周邊所有違章搭建、亂占亂擺進行“地毯式”清除,清理亂擺亂賣行為約287.3萬宗。瞧,金環南路、金新北路、廬山路等一條條“斷頭路”先后拉通,龍眼市場、華塢市場、衡山市場等一批農貿市場華麗亮相,群眾嘖嘖稱贊。
城鄉治水治出“后花園”
在市區的龍湖溝、新河溝、星湖公園、港區排洪溝,美人蕉、黃鳶尾、花葉蘆竹等水生植物生機盎然,水清景美。但一年多前,這些河溝臭味難聞,市民經過只能掩鼻而過,如今,卻成了市民茶余飯后休閑的“后花園”。原來,汕頭將城鄉水域環境治理、城市黑臭水體和練江流域等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以及城市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納入文明創建重要內容,強勢推進。市城管局根據各條水溝水體污染的具體情況,通過管道截污、水質提升兩大部分進行治理,通過深化截污、內源治理、水體修復、活水保質,全市黑臭水體整治及水質提升改造取得突破性進展。
潮陽區銅盂鎮堅持問題導向,全面實行河長制,加快環保水利設施建設,治理與監管并舉保護母親河。如今,在銅盂鎮的河道邊,往昔水生物滋生、垃圾漂浮的景象逐漸被一溪碧水、兩岸花草所取代,恍如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鄉畫”。
“紅黑榜”獎優罰劣換來美麗鄉村
在文明創建中,我市使出“實招”“妙招”,強力推進“門前三包”責任制落實,全面落實“六小行業”規范管理,加強沿街商鋪監督檢查頻次,對拒不履行責任、拒不改正或拒不接受管理的,通過設立“紅黑榜”、新聞媒體曝光或依法加大行政執法和處罰,助力城鄉環境全面提升。如潮陽區設立“紅黑榜”,公開表揚宣傳上紅榜的村居,列入黑榜及后進的村居則面臨公開檢討甚至追責的懲罰,推進創文提質升級城鄉全覆蓋。
房前屋后綠樹成蔭,紅綠相間的街角主題公園,郁郁蒼蒼的桑田公益生態園……在創文提質升級工作,河溪鎮南田村大力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該村還創新舉措,利用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網絡,在垃圾投放點設立攝像頭,并配置廣播喇叭。一發現個別群眾亂丟垃圾,監控室就會響起廣播,責令群眾進行整改,大家共同愛護環境。這樣一來,群眾的環境衛生意識明顯增強,并逐步變成自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