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上午8時20分,002號信息采集員通過手持終端向市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上報巡查發現的問題并上傳現場照片:三讓路一橫巷與中山中路交叉口有共享單車扎堆亂停亂放。指揮中心受理后及時批轉給金平區分中心辦理,由區級專業部門落實共享單車運營商到場恢復有序停放。上午9時09分,金平分中心回復“該案件已處理完畢”,經信息采集員現場核查并拍照取證后,市指揮中心值班長同意結案……目前在汕頭,文明城市創建精細化治理開始有了智能化信息手段支撐,反應快速、處理及時、運轉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正逐步形成。
城市管理模式從粗放走向精細
日均處理各類城市管理案卷千余件,自建100支高清視頻探頭實時監控市場周邊、公園廣場及內海灣海面情況,最快紀錄僅用7分鐘便處置了一宗“無照經營游商”投訴……去年10月,汕頭市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投入試運行,標志著我市以現代信息技術助力城市精細化管理進入新階段。今年以來,該平臺共采集、派發各類案件23萬多件,平均結案率在85%左右。
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我市以“數字城管”結合“大數據+專業+專家”模式,通過數據進行分析決策、創新管理,實現城市管理模式由被動向主動、由粗放向精細轉變,在治理市容環境與街面秩序問題兩大板塊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在中心城區北區約128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劃分了112個責任區域,下派信息采集員(又稱“藍馬甲”)走街串巷巡查監督,發現問題實時上報。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路面破損積水、人行步道坑洼不暢、路燈破損不亮、公共墻面污損、文體器材損壞、垃圾桶破損或無分類標志等各類城市管理問題,借助“數字城管”均得到快速反饋、快速解決。以前內海灣海面時有水浮蓮和垃圾等漂浮物、街面共享單車停放雜亂無章等情形,現已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除了信息采集員主動發現問題上報,我市還積極鼓勵市民通過“市民通”APP、“汕頭數字城管”微信公眾號等方式舉報城市管理問題,推動城市管理更加精細高效。
用“繡花功夫”深耕路口秩序管理
在路口治亂強管方面,汕頭公安交警部門以創建文明交通示范路口為抓手,以金砂—天山路口為試點,用精致的“繡花功夫”加強路口交通秩序管理,最大程度提升路口通行效率。交警部門在中心城區主要路口創新施劃被市民稱為“三文魚”的紅白相間斑馬線,通過強烈對比色警示機動車駕駛人禮讓行人,并在渠化島與斑馬線相接路口增設人行過道地閃燈,與行人信號燈同步,提示使用手機的“低頭族”按信號燈通行。
“智慧新警務”也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上大顯身手。交警部門強化高峰期區域交通流組織,通過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分析車流數據,對主要路口及相鄰路口的信號燈進行科學配時,在確保區域交通通行的前提下,實現路口通行效率最優化。交警支隊交通指揮中心應用智能交通監控、高德地圖等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控路口及周邊道路交通流量,根據實際情況適時介入調整交通流,指導路面民警科學高效疏導交通。而“鷹眼”系統、治安卡口、智能交通、重點車輛監控平臺、緝查布控平臺等的綜合使用,則讓交警部門對重點車輛、重點駕駛人實現精準管控、精準打擊。
此外,汕頭中心城區各主要路口還實行了“路長制”,由轄區大隊或中隊領導擔任路長,機關民警任副路長,統籌機關、基層、輔警、志愿者四股力量,捆綁責任,形成管治合力,推動路口和路段交通秩序明顯好轉。據海濱路路長、交警金平大隊四中隊副中隊長吳鴻介紹,通過實施交通提質升級,全長5公里、共有12個路口的海濱路由東到西車輛通過時間僅為五六分鐘,比升級前縮短了一半以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