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人創文明城
文明城養文明人
今天的汕頭,近88萬志愿服務者溫暖著這座城市,志愿服務正成為補充公共服務的正能量、推動城市文明建設的助推器。一張張親切的笑臉,一聲聲溫暖的問候,一次次無私的幫助,哪里有需要那里就有志愿者。
“全城志愿”正成為社會文明新風尚,滋養著這座城市。
榜樣引領筑牢道德高地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在文明創建中,汕頭廣泛開展道德楷模培育選樹,不斷筑牢道德精神的高地,增厚城市的道德底蘊,營造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引導德行天下的風尚。
說到曾雄,不少人都用“草根英雄”來形容他。他奮不顧身搭救車禍傷者,沉著冷靜力排安全隱患;他英勇無畏擒賊守護鄰里,挺身而出數年義務滅火……多少次見義勇為濟人困厄,他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用點滴善舉生動書寫了一本現實版的“俠客行”。
路見老人摔倒扶不扶?曾雄的回答是“扶!即使被誤解也要扶!”一天下午2時許,曾雄開車路經光華北四路時,發現不遠處有一位年邁的老人摔倒在地,心急如焚的他直接將車子停在路中間,二話不說把老人家扶起,與一位正在清掃馬路的環衛工一起把老人送到醫院,并打電話通知老人的家人。豈料老人的兒女趕到時情緒非常激動,不明就里地揪住曾雄的胸口,差點就是一頓痛打。幸虧有環衛工替他作證,老人蘇醒后也證實是自己突然暈倒。“沉冤”終于“昭雪”,曾雄默默離開。過后老人的兒女深深愧疚,專門登門道謝、致歉。
多年來,曾雄見義勇為事跡在鄰里間傳頌,并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第六屆“廣東省道德模范”提名獎、“汕頭市道德模范”“廣東好人”“汕頭好人”等榮譽。“我愿意以自己的綿薄之力,為汕頭的創文做出一點貢獻。”曾雄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而一個個“曾雄”正在我們的身邊產生“漣漪效應”,不斷傳遞著正能量。
志愿服務帶動文明守護
聚小愛成江海,融萬民納百川。在汕頭,做好事不是一陣風,也不是走過場,而是固化于制、實化于行。近年來,我市通過積極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務機制、評選志愿服務優秀典型、打造品牌志愿服務活動等,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吸引更多的市民在家門口參與志愿服務,共同守護文明成果。
早晚高峰期,市區各個路口逐漸繁忙起來。“您好,現在是車流高峰期,請注意安全,麻煩往后退一退。”正在安全島等紅燈的市民劉先生心急地稍稍往前站了點,耳邊立即傳來交通志愿“小紅帽”的溫馨提示……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引導小旗指揮,提示著文明的秩序規范。
記者了解到,龍湖區金霞街道通過組織“鄰里互助·志愿服務·守望和諧”為主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志愿者們深入社區開展接地氣、有實效的文明創建活動,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扎根社區,構建文明和諧的社區文化和鄰里關系。
碧霞創文大媽,是金霞街道碧霞社區建立的一支以老黨員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碧霞大媽們”最大的79歲、最小也有50多歲,她們風雨無阻,常態化巡查小區,發放宣傳資料,勸導糾正不文明行為,開展衛生秩序維護、糾紛調解等志愿服務,很受居民尊敬。
說起變化,79歲的謝大媽欣喜地告訴記者,在看到城市環境可喜變化的同時,也看到市民素質在不斷提高,“以前在小區撿亂丟的垃圾,每天起碼三袋以上,現在街頭巷尾亂丟的垃圾越來越少,有些市民還會和我們一起搞清潔。我想,我們每個市民都有義務去維護這來之不易的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