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
我市交通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
在各區縣配合支持下
著力補齊農村交通設施短板
全市“四好農村路”建設提速推進
多項年度目標任務提前完成
有效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汕頭電視臺記者在濠江區縣道河埭線與鄉道葛洲線的交界處看到,按照“四好農村路”的要求,這兩段農村道路經過全面升級改造,消除了安全隱患,鋪上了瀝青路面,進行了綠化亮化提升,從破損路變成了示范路,為當地一萬多名群眾出行,特別是前往高速公路出入口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縣道X053河埭線長約3.1公里,建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點與省道337線磊廣路交接,終點位于澳頭對接沈海高速澳頭收費站,車流量較大。針對道路設計等級低、路面破損等問題,市區地方公路管理站和濠江區從2018年開始,陸續投入近300萬元資金,對河埭線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農村路標準進行全面改造升級。
汕頭市區地方公路管理站站長鄭浩說:“2018年以來,我們對這條路實施了瀝青路面改造、共青橋危橋改造、生命安全防護工程、綠化亮化提升,大大改善了這條路的通行能力,也為周邊群眾出行提供了便利。”
河埭線的變化也帶動了沿線村居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步伐。位于河埭線中段的葛洲社區就在交通部門的支持下,發動籌集資金,對鄉道葛洲線實施路面改造提升和安全生命防護等工程,與河埭線順暢對接。如今,葛洲社區在的僑胞鄉賢回鄉,都對交通環境的改善大加贊賞。
葛洲社區黨總支書記張立文說:“道路變寬了、環境變美了,葛洲的群眾出行也方便了,群眾很高興,特別是海外華僑回來以后,看到我們這里的環境道路大變樣都給予很大的贊賞。華僑都豎起大拇指點贊。”
在潮陽區銅盂鎮勝前社區埠頭自然村,村里跨過練江支流北港河通往鎮區的主通道陳仙橋今年完成重建,當地村民無不歡欣鼓舞。村民許鎮崇告訴記者,舊橋安全隱患大,無法通行載重貨車,在新橋建成之前,村民建新房運輸材料都要用小車到橋頭接駁。
勝前社區埠頭自然村村民許鎮崇說:“以前,村民要建房子,材料都要運載到橋頭這里,再用手扶拖拉機或者小車來這里接駁,大型的車輛是過不了。這次幸虧上級政府支持,這橋建好了,村民都非常高興。”
針對陳仙橋舊橋存在的問題,我市將該橋列入全市“四好農村路”危橋改造計劃拆除重建,今年新橋建成通車后,不僅安全隱患消除了,橋梁通行能力也得到提升,不僅方便當地群眾出行,還為省道谷貴公路跨過北港河提供了一條繞行通道,為改善區域交通發揮了重要作用。
銅盂鎮勝前社區黨委委員許先陽說:“陳仙橋建成以后,我們整個埠頭村的群眾和干部都很滿意。現在我們和其他兩三個村去鎮區都方便了,對銅盂鎮來說,也緩解了省道那邊的交通壓力。”
根據市委、市政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實施方案》,2018-2020年,我市計劃完成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37個614公里,改造危橋42座,完成“四好農村路”三通工程348個347公里,實現通行能力、通達深度、通暢水平三個提升的目標。
截至目前,全市“四好農村路”建設整體態勢良好,累計完成省下達我市全部精準扶貧項目共27公里,未通客車窄路面拓寬項目12公里,在全省率先實現列入省建制村通客運班車率達100%和精準扶貧村村道硬化率100%。全市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危橋改造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各項工程完成比例均超過省時間節點要求,部分目標任務已于10月底提前完成。
汕頭市地方公路管理總站副站長肖華說:“今年我們農村公路目標任務提前完成,特別是全部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危橋工程在年底基本完成,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一個安全的出行環境。明年的重點,我們將解決三通問題,主要就是通現代農業園旅游線路、‘暢返不暢’整治、新農村公路硬底化這幾方面加強建設,為我們鄉村振興提供一個方便快捷的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