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通知,決定在核酸檢測基礎上,增加抗原檢測作為補充,并組織制定了《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下稱《方案》)。
抗原檢測一般用于急性感染期,即疑似人群出現癥狀7天之內的樣本檢測。疑似人群抗原陽性及陰性結果均應當進行進一步的核酸檢測,陽性結果可用于對疑似人群的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但不能作為新冠病毒感染的確診依據。選用的抗原檢測試劑須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
《方案》規定了抗原檢測的三大適用人群:
一是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伴有呼吸道、發熱等癥狀且出現癥狀5天以內的人員;
二是隔離觀察人員,包括居家隔離觀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離觀察、封控區和管控區內的人員;
三是有抗原自我檢測需求的社區居民。
《方案》提出,社區居民有自我檢測需求的,可通過零售藥店、網絡銷售平臺等渠道,自行購買抗原檢測試劑進行自測。
從監管部門數據庫查詢結果和公告來看,國內目前尚沒有用于自測的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獲批,因此,國內目前并沒有可供購買的新冠自測試劑盒。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份文件的自測部分在目前是“超前”的,可能藥監部門也在加緊審批。
自測試劑盒費用如何?目前尚未明確。不過,參考國產自測試劑盒在海外的價格:2021年底,九安醫療曾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時提到,公司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目前在Amazon美國的官方售價為一人份6.99美元,目前暫無降價銷售的計劃。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該政策解讀指出,核酸檢測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確診依據,抗原檢測作為補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篩查,有利于提高“早發現”能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具有核酸檢測能力的,應當首選核酸檢測;不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可以進行抗原檢測,并做好醫務人員的培訓和患者的溝通指導。
隔離觀察人員和社區居民進行抗原檢測,應當認真閱讀說明書、規范操作,一旦抗原檢測陽性要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需要時,進行核酸檢測予以確認。
自測流程如下
▼
抗原檢測的原理是什么?
它與核酸檢測有何不同?
打疫苗會影響抗原檢測結果嗎?
3月11日,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采訪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
感染中心專家首席專家蔡衛平
及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趙衛
對抗原檢測這一檢測方式進行解讀
▼
▌新冠病毒抗原檢測的原理是什么?
趙衛:核酸檢測測的是新冠病毒內的遺傳物質RNA,抗原檢測測的是病毒表面的蛋白。
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蛋白包括S蛋白、N蛋白、M蛋白和E蛋白。人體一旦感染病毒,這些結構蛋白可作為免疫原刺激漿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這些蛋白包含多個抗原表位,可以利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可通過抗體檢測抗原的存在,從而證明樣本中有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的適用樣本類型一般為感染部位樣本,例如口咽拭子、鼻咽拭子。
▌抗原檢測與核酸檢測相比有何優缺點?
蔡衛平:抗原檢測的手段不僅用于檢測病毒,還可以用以檢測細菌和真菌等。一直以來,抗原檢測都被用于流行性感冒和艾滋病等疾病的快速診斷,操作便利,方法簡單,而且出結果速度較快,居民在家就能完成采樣和自測。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物質是病毒的核酸,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確診標準之一,是目前國內主要的檢測手段。缺點是檢測所需條件較高,需要醫護人員穿上防護服采集樣本,并送到專門實驗室進行PCR擴增,檢測所需時間較長。
與核酸檢測相比,抗原檢測更容易普及,價格相對便宜。但相比于核酸檢測這一“金標準”,其準確度可能較低,出現漏檢的概率更高一些。因此開展抗原檢測有利于早發現,但確診新冠肺炎仍需要核酸檢測證據。
▌抗原檢測會出現假陽性或者假陰性嗎?
蔡衛平:在抗原檢測試劑沒有問題的前提下,抗原檢測陽性就表示人體內有相應的病原體,而且攜帶量可能較高。由于核酸檢測的敏感性比抗原檢測高,只要抗原測出來陽性,就有很大可能核酸檢測也是陽性。
假陽性是指檢測者體內沒攜帶病原體,但檢測結果呈現陽性。抗原檢測出現假陽性的概率不高,相反更容易出現假陰性。假陰性就是指漏檢,檢測者攜帶病原體,檢測結果應該是陽性,但結果呈現陰性。有時候從鼻咽、口咽等上呼吸道取樣不一定能取到病原體,或者取樣中所含病原體數量較少,都有可能造成假陰性。
▌接種新冠疫苗會不會影響抗原檢測?
蔡衛平:接種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后,緊接著接受新冠病毒的抗原檢測,可能出現假陽性。一般不建議居民在接種疫苗的24小時內開展抗原檢測。
▌以前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是否影響抗原檢測結果?
蔡衛平:抗原檢測受既往感染情況影響很小。如果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但體內病毒已清除掉,抗原檢測結果會呈現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