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上千年的時空 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傳承、思索 它凝結了我們對家與國 最獨特的寄托 每逢此時,那位行吟于荊楚大地的詩人,總是被我們重新紀念、緬懷;他的千古絕唱,總能讓我們心中層云激蕩。作為天地之間的人,應該具有何種價值,被再次深思。 端午是屈原對國至愛的不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不僅在文學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 更啟迪著中國人構造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 七絕·屈原 毛澤東 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 ?。珴蓶|贊賞屈原作品中的“刀子”精神,以“萬里濤”言其躍得遠,以“沖”言其勇猛,歌頌其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驚世之舉。這首詩寥寥28個字,深刻形象地刻畫了屈原的愛國情懷、浪漫氣質,更揭示了以文做匕首、以死醒世的戰斗精神。) 端午 是百舸爭流的 激情與豪邁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 因不舍一代賢臣屈原投江死去 許多人劃船追趕去拯救 這是龍舟競渡的起源 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端午節,觀看賽龍舟,這種紀念屈原的風俗至今仍然存在。) 端午 是香甜中化不掉的思念 “解粽正思端午,懷沙莫問汨羅”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 作為端午節的代表食物,由來已久 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傳說屈原投江后,人們為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粽子由此而來。) 端午 是愿你健康祥和的 祝福 “正是浴蘭時節動”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 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婦女們為歡度端午佳節進行各種準備,按照民間風俗,彩線纏玉臂,小符掛云鬟,互致節日的祝賀。) 端午 是對光明和美好的不懈追求 “菖蒲酒美清尊共” 先祖用悠然又隆重的方式,期望驅邪禳災 幾千年來始終不變的是人們那顆 向往美好生活,善良溫暖的心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端陽節買了櫻、桃、桑椹、菖蒲、雄黃酒,門外貼了黃符紙,以此期許可以驅邪避毒。) 端午 是中華精神的 福澤綿長 “斗巧盡輸年少,玉腕彩絲雙結” 古人以五色絲線編結成縷 戴在孩子手臂或腳腕處 有避災除病之說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浙皭?,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ㄕl家兒女在忙著采艾蒿、蒲草過端午?五彩繩纏在手臂。誰還在追悼屈原?不評往事,屈原的忠義堪比日月。無人理解讀完《離騷》的悲傷,只好在樹下乘涼。) 粽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把最好的祝福,藏在最美的端午詩詞中 愿每個人都能品嘗時光的香甜 在仲夏的日子里平和安康!